綠色時代來臨,人類的環保意識抬頭,而成長周期短、只要4年即成材的「竹」即是相當寶貴的自然資源。中正大學關注竹子淨化水質與空氣的特性,不僅建製竹炭基地及研發竹炭濾水濾材,更分別與嘉義、印尼養殖漁戶共同成立生活實驗室,期盼讓在地漁民深入認識竹炭應用生態養殖的好處,減少因魚塭換水而過度使用地下水,進一步改善地層下陷的問題。
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中心吳志律博士表示,傳統使用化學肥料調整養殖菌相,會帶來環境與土壤汙染,而竹炭則可過濾池水、監控生態養殖法水質,讓水中的益生菌快速生長,改善水質與飼料效率也讓魚蝦池更健康。
合作漁戶的邱先生,分享實際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竹炭的經驗。邱先生說:「用了竹炭配方的益生菌,產量相較於同期的漁獲提升了一倍。」中正團隊運用竹炭培育益生菌,用自然菌種改良池水菌相的組成,能有效避免因海水倒灌、雨量不均,使養殖池水菌相改變,影響池水品質造成養殖池內的漁獲生長不良。
為了達到竹產業轉型推動SDGs地球永續發展的目標,中正竹光發熱綠金計畫團隊不僅每週定期前往嘉義地區合作養殖戶的生活實驗室,進行監測、控管及採集樣本,也持續遠程輔導印尼當地漁戶發展竹生態養殖。中正團隊表示,希望藉由說明會與在地漁民交流互動,促使人們關注「竹」在綠色經濟時代的多種可能性。
四季線上/顏孜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