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恩醫師表示,診斷是否自閉傾向確診,通常會看孩子的狀況,孩子是否有語言、認知動作的發展,在醫療中心內,很多治療師也會合作一起確認孩子的所有發展面向。
心智科醫師會利用半小時到一小時來測試調查,在評估的過程中也會製造一些溝通行為讓孩子去表現,同步與家長確認認證這些行為,是否再家也有相同的狀況,若是相同狀況就會判斷確診。
王加恩醫師表示,人際的預期的能力,大約在1歲左右會發展出來,有時甚至更早出現這樣的溝通行為,當面對想要的東西時,言與無法表達的狀況,會期待當我指給家長看,可以得到注意,請家長或照顧者幫拿取。
但在自閉症的孩童表現上,面對想要的東西無法拿取時,自閉傾向的孩子,則視會拉著家長的手去抓取物品。
溝通行為的測試也包含叫喚孩童的名字,或像吹泡泡測驗,當測試者吹了泡泡之後,在正常的狀況下,視線通常會跟隨泡泡,這是一個觀察的方向。
另外,當把戳破泡泡之後,讓測試者手上拿著吹泡泡的器具,正常的狀況下,受試者視線會落到測試者身上,希望測試者可以再吹泡泡,這事是一個要求或共同注意力的能力的測試,因為孩童假設測試者是泡泡的來源,在3歲前是「要求或共同注意力的能力」的黃金時期。但若受試者若是自閉症孩子,很可能就會抱著破掉的泡泡哭。
王加恩醫師表示臨床上,醫師會跟家長解釋這些行為應該發生的年齡,但因為每個小孩發展速度有快有慢,如果已經等待一段時間還是未有改善,當這些跡象出現,心智科醫師會實際在家長面前測試孩子,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之內一一測試,比較是否現場跟家中有一樣的狀況,若是兩邊都有一樣的狀況,就會判定確診,確診後,接下來就會到治療的部分。
王加恩醫師也提醒家長,不要太著急,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對於自閉症的療育已相當成熟。
四季線上/蔡欣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