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8歲徐女士2年前初診時發現直腸癌,即使已經完成治療,仍見她時刻擔心著何時會再復發、每日憂愁度日。腫瘤個管師注意到徐女士與其他病人相比,更容易緊張焦慮,因此從治療前,腫瘤個案管理師即特別投入心力關懷徐女士,但就如臨床上所觀察到的現象:特別焦慮的病人,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似乎特別高,不到2年,徐女士回診時真的又發現腫瘤復發。
隨著癌症醫學的進步,癌症病人的存活率也大幅提高,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多數時候「心理」的調適更重於「醫療」。臨床上很容易觀察到,當病人面對癌症與治療有較正向的念頭時,在預後與存活率上會有較佳的表現。
醫界近幾年開始正視病人心理狀態與預後的關聯性,且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文獻支持這項發現,認為關注病人的心理調適,在癌症治療中著實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正因為如此,由國民健康署主導的「癌友導航計劃」,鼓勵醫院在病人確診癌症時,即讓腫瘤個案管理師適時介入、主動聯繫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關懷、醫療諮詢及經濟支持轉介等服務。
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王新芳副主任表示,以第2期乳腺癌的婦女為例,在國健署資料庫中,全國乳癌病人在經過手術、化療、放射線與標靶治療之後,5年存活率目前可達到90%以上,而羅東博愛醫院領先於全國平均達到94%,原因是除了精準治療外,其實院方重視「癌友心理支持導航計劃」,給予癌友相當大的勇氣面對疾病。
王新芳副主任不諱言,病人的憂慮其實並非只來自身體病痛,更有對家庭的承諾、對生命不可預期的恐慌、憂心社交或經濟等問題。但當病人的心理壓力隨疾病浮出,透過個管師導航協助,或轉介社工師、心理師後,病人因為傾訴、討論與接受幫助,反而有機會釐清心中的憂慮、排出輕重緩急,甚至找出解決之道,讓癌友有機會恢復心理平靜,並保持樂觀與積極的態度。
羅東博愛醫院的腫瘤治療將癌友的心理問題納入關懷,腫瘤個管師導航介入的時機不僅包含初期診斷、後段治療,後期的追蹤更是不鬆懈,以協助癌友走出癌症陰影。腫瘤中心也特別規劃「談心小屋」,安排病人與個管師會面,在安靜的環境中,讓病人自在地傾吐壓力與焦慮,以期在潛移默化引導中,對癌友的存活率發揮關鍵作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