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開放施打AZ疫苗後,陸續出現血栓不良事件,導致多國緩打,另外還有過敏反應偏高的疑慮。國內醫師坦言,AZ疫苗因為包含整隻腺病毒,裡頭的蛋白質種類比較複雜,加上人體本身也存在腺病毒抗體,因此過敏機率,確實比mRNA疫苗高出20%~30%。不過醫師也強調,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機率還是低於10萬分之1,未來過敏族群施打後,還是得在醫院觀察30分鐘。
歐洲許多國家,開始施打AZ疫苗,卻接連傳出血栓不良事件,甚至出現過敏反應偏高等疑慮。國內醫師坦言,由於人體大多都有對抗腺病毒的抗體存在,因此接種疫苗後,就會啟動免疫反應,可能容易導致過敏,整體比例比mRNA疫苗,多了20%~30%。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新的(AZ)腺病毒疫苗,打到我們人體內,我們人體常常會認為說,這個是一個我過去感染的東西,我就啟動我的免疫系統去對抗它,所以會有產生一些過敏性的反應出來,當你產生過敏性反應出來之後,第一個你容易產生過敏性反應,第二個你可能會把這個疫苗來消滅掉,導致它沒有辦法發揮它原來的作用。」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分析,AZ疫苗引起過敏副作用,可能與使用黑猩猩的腺病毒載體有關,因為其中有許多蛋白質,產生過敏機會較大,輕微症狀有出疹、皮膚癢、或眼皮浮腫,嚴重的話30分鐘內會出現急性休克,因此建議施打後先觀察30分鐘,才能離開醫療院所。但民眾也不必過分擔憂,因為過敏比例大約為十萬分之一,至於血栓、脊髓炎等不良反應,都還在調查當中,目前無法歸因在疫苗身上。另外,外界更關心除了首批11.7萬劑,透過COVAX平台採購的AZ疫苗,有沒有其他新進展?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已經在積極聯繫,在運輸的部分也有在積極洽談,有一些轉折的部分,他們都在積極處理。」指揮中心回應,目前正在與COVAX平台,持續溝通當中,像是流程問題需要互相適應,目前正在研議解決方法,如果有其他好消息會再對外說明。
(民視新聞/陳子凡、蔡承佑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