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選擇 研究:新1代口服藥2周止癢

2021-05-05 16:09

嚴重搔癢、紅腫發炎、皮屑脫落,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苦不堪言,台大醫院日前發表1項最新跨國研究成果,這類患者連續每天口服JAK抑制劑治療12周後,7成獲得明顯改善,療效優於現有的生物製劑。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嚴重搔癢、紅腫發炎、皮屑脫落,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苦不堪言,台大醫院日前發表1項最新跨國研究成果,這類患者連續每天口服JAK抑制劑治療12周後,7成獲得明顯改善,療效優於現有的生物製劑。


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不低,全球兒童盛行率約1到2成,成年後仍有2%到3%症狀依舊,持續搔癢,忍不住抓破皮膚,就流出組織液,我健保資料庫顯示,成人病患約10幾萬人,中重度患者約近2萬人。台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表示,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長期塗抹保溼乳液,配合局部類固醇藥膏,才能止癢、降低發炎。至於症狀較嚴重者,現行治療方式為紫外線光療、口服免疫抑制劑,但療效有限,且有副作用。


最新口服抑制劑問世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服用2周見效

近年來,生物製劑問世,對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不過,療效較慢,且需經常回診打針,加上費用昂貴,使用比率並不高。不過最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經由全球18國、包含台大醫院攜手執行的第3期新藥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最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效果顯著,治療兩周,就能有效止癢。朱家瑜指出,患者持續口服藥物12周後,70%病患達到病灶分數改善75%的治療目標,顯著優於對照組(27%),也高於注射型生物製劑組(58%)。最新口服新藥使用方便,1天吃1次,服用後,兩至3個月回診1次。但缺點為副作用比較大,易噁心、長痘痘,也得注意不能與某些特定藥物併用,以免影響肝代謝。


現有注射型針劑、口服藥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方式有多種選擇

朱家瑜說,異位性皮膚炎絕非小問題,部分成人患者臉部冒出紅疹,或惡化至紅皮症,就學期間可能受到排擠,對於求職也有一定影響,人際關係受阻。隨著注射型生物製劑、口服抑制劑問世後,目前治療武器越來越多,朱家瑜提醒患者,務必積極就醫,面對疾病,在醫師評估下,選擇治療方式,不要讓搔癢陪伴一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孩子兩眼掛著「黑輪」變貓熊 可能是鼻過敏在作怪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