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林郁敏/台南報導】細胞間質雖早出現在醫學辭典當中,但鮮少有相關資訊,因而不被重視,家佑診所侯泰宇院長指出,直到2018年3月,紐約大學病理學教授泰伊斯(Neil D.Theise)及其團隊進行人類活體顯微內視鏡時發現,間質是1張充滿液體、佈滿能靈活膨脹和壓縮的軟管,交織成如纖維般的網狀物,包圍著身體內的各種臟器,包含皮膚底部、肌肉、動脈、呼吸道、腸胃等,堪稱是「人體最大器官」,占身體總體積的20%,其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侯泰宇院長早在10多年前開始對細胞間質感到好奇並投入研究,至今已將細胞間質療法運用在病理治療。由於細胞之間有了間質的連結,才能形成多細胞;而細胞間質,也是細胞間傳遞訊息的橋樑。人體在進食後,吸收營養的過程須藉由體內循環,透過細胞間質才能將養分送達全身細胞,產生身體能量來源ATP。
侯泰宇院長補充解釋,製造ATP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代謝廢物,同樣也需要經過細胞間質排出,如此雙向循環以維持細胞間質環境。一旦循環過程中累積過多廢物、營養也將難以輸送到細胞,便會造成細胞間質阻塞,細胞也必定因此產生病變。
侯泰宇院長進一步說明,細胞間質療法就是讓身體在無排斥感下,恢復細胞功能,同時改善細胞間質的不良環境,可以先拿頭皮做個比喻,1個人的頭皮就像是塊地皮一樣,如果地皮下面都是廢物毒水,地皮上面的樹木就不可能長的好,換句話說,頭皮裡面如果累積很多重金屬、自由基,頭髮當然也不可能健康,當細胞間質環境變好了,細胞是有活力可以再活過來的。患者的精神、氣色和體力也會隨之提升。
由於細胞間質遍布全身,代表細胞間質療法的應用層面廣泛,侯泰宇院長提到,目前已透過此療法應用於許多重症患者身上,尤其適用於帕金森氏症、重度脊椎側彎或神經壓迫、腦中風或冠狀動脈阻塞等心血管疾病、癲癇、失智症等。
為了降低患者在病痛的長期折磨,侯泰宇院長探究細胞間質,在不增加免疫系統排斥和術後照料的前提下,研究出免吃藥、免打針、免開刀的非侵入式細胞間質療法。同時也強調,若細胞間質環境不佳,代謝廢物累積過多,最終必定會影響細胞朝向無活力、衰退之路,因而造成各種病變,可見細胞間質擔負著人類生命存續的重要角色。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人工睪丸彌補男人「少1顆」缺憾 蛋蛋從此不再哀傷!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