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胰臟癌三明治療法新趨勢 先化療縮小腫瘤才開刀再化療

2021-06-07 22:00

許多癌症均有病友團體,唯獨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病友團體,主要在於死亡率偏高,不過,台灣胰臟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醒,近年來,治療胰臟癌上已有不錯的進展,病友務必積極治療。

許多癌症均有病友團體,唯獨被喻為「癌王」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病友團體,主要在於死亡率偏高,不過,台灣胰臟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提醒,近年來,治療胰臟癌上已有不錯的進展,病友務必積極治療。


58歲李先生於7年前確診胰臟癌第4期,轉移至腹腔與肝臟,原先醫療團隊預估最多僅有半年存活期,但在持續化學治療,以及自身堅強意志力,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李先生罹病時,孩子還在唸高中,現在則已經研究所畢業,結婚生子,看到下一代開枝散葉,他心存感激,記者會上一再感謝醫療團隊細心照料,以及家人的支持鼓勵。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園長庚副院長葉大森表示,胰臟癌好發於50至60歲中年族群,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晚期常見背痛、上腹痛等,也常被忽略,直到體重異常減輕,此時,就醫幾乎都到第4期。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以往胰臟癌的診斷死亡率高達95%,「碰到就是死路一條」,所幸化學治療出現突破,讓癌王不再那麼可怕。


目前治療胰臟癌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為主,看似抗癌武器眾多,但仍以傳統化療效果較為明顯,葉大森表示,8成5晚期都以化學治療為主,其餘1成5雖然開刀,但術後能需接受化療,作為輔助性治療。


現在最新治療趨勢為「三明治療法」,晚期胰臟癌手術前術後都做輔助性化療,先做化療縮小腫瘤再去開刀,再接續化療預防復發,臨床證實,病人存活率得以明顯提高。


陳立宗說,台灣轉移性胰臟癌的病人的中位存活大約10至12個月,研究發現,化療明顯改善癌症症狀,近年化療新藥問世,大幅減輕副作用,提高病患生活品質,呼籲病人應尋求正規的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孕婦染疫重症風險高該接種疫苗嗎? 專家提出4點建議
▸擔心新冠疫苗副作用? 專家整理懶人包破除10大迷思!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