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響了全球民眾的生活已持續接近2年了,除了威脅生命安全,並帶來生理上的病痛外,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醫療團隊發現部分個案即使在病毒感染痊癒之後,仍然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神經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疲憊、思緒模糊、記憶喪失、心悸等等現象,學界稱之為「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
新冠肺炎流行影響情緒 造成全球民眾精神壓力
憂鬱、焦慮、認知功能缺損與感染所導致的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降低、及腦部因血栓造成的局部缺氧性傷害較相關。其中因發炎導致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損,個案可能發生憂鬱、無法感受快樂、負面思考、自殺意念等症狀。因此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照會團隊,在病患住院期間,透過視訊電話等方式,評估病患的精神健康狀態,可以早期發現情緒困擾和睡眠障礙,並且視情況在病患出院之後安排持續門診追蹤,使用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搭配復健和運動來讓症狀更快復原。
另一方面,當一個國家的疫情擴大,人們因為擔心病毒,對於各種可能傳染的日常事物退避三舍。疫情引發大眾恐慌,造成民生用品搶購囤積的現象。許多人不敢出門,在家看電視的時候,卻又常不知不覺吃了過量不健康的食物,加上社群媒體上各種真假消息併陳,又引發了更多焦慮。有些國家觀察到居家隔離政策造成民眾感覺生活不由自主,心理壓力與失眠的情況都增加了。接踵而來的是酒精的銷售量上升,民眾在家飲酒的習慣更普遍,甚至家庭暴力和網路賭博的衝動行為也跟著變多。上述諸多問題雖然不是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卻都是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對全球民眾帶來精神壓力與心理影響下的附帶效應。
打亂原有規律作息與治療 使患者病情惡化
為了避免被傳染疾病,對於有心理困擾與精神疾病的病患而言,保持物理距離的行為雖然能有效防疫,但同時可能使家庭、社群、和醫療的支持力量無法持續協助病患。許多國家的醫院日間復健或社區型日間照護中心,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都為了減少傳染風險而暫停營運。一些研究指出,規律的作息和治療頻率被打斷之後,包括失智症、自閉症類群、智能障礙、飲食疾患,以及人格疾患等診斷的病人,皆有病情惡化的現象。
台大醫院醫學部的日間復健中心,雖然也一度必須暫停治療活動,但在疫苗接種率提升且國內疫情趨緩之際,在本院感染管制中心的專業協助規劃之下,已恢復主要的治療活動,繼續照護病友。
生理與心理應整合治療 5個安心原則內外兼顧
身體與精神的健康是互相影響的一體兩面,應整合生理與心理的治療照護,才能妥善因應新冠肺炎帶給人類的挑戰。為了讓病友與家屬更了解新冠肺炎的身心健康議題,精神醫學部將介紹新冠肺炎對於曾經感染的病患以及對一般大眾的心理影響,以及常見的失眠問題如何處理,希望讓大家都能在後疫情時代安定身心。疫情導致的心理壓力或失眠,可秉持「安靜能繫望」5個安心原則來改善:
1.安(safety):促進安全。不論在居家或醫院單位隔離,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的監控與適當注意,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2.靜(calming):促進平靜鎮定。好好的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調適自己的情緒與正面思考。
3.能(efficacy):提升效能感。即便是在隔離的環境,仍有些是自己可掌握的。滑滑手機、看看書、做做運動甚至寫下心得與日記,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
4.繫(connectedness):促進聯繫。「隔離」不代表與外界失去聯繫。被隔離的民眾仍可利用現在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方便,留心各種關於疫情的訊息,利用視訊與電話,維持與外界的溝通。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並不是被放棄,也得到紓解與支持。
5.望(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跳開負面的思考,保持正向的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的資訊與報導,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自我勉勵打氣,不要放棄希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補助第3代微脈衝黃斑部雷射 輔助藥物治療不惡化
▸3C高度使用者眼前出現黑點別輕忽 飛蚊症中醫可改善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