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選對「先發」藥物! 大腸癌復發轉移 也能逆轉勝

2021-11-19 23:00

藝人余苑綺最近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三度因大腸癌復發轉移而動刀,讓不少人心疼也心驚。對此,醫師表示,大腸癌早期發現的治療成效佳,但即便復發轉移,也不代表一定無力阻擋;先前就有一名男性腸癌患者,術後復發甚至面臨腫瘤無法手術切除,結果在精準用藥、精準手術策略下,已超過五年都沒有再出現癌細胞蹤跡!

藝人余苑綺最近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三度因大腸癌復發轉移而動刀,讓不少人心疼也心驚。對此,醫師表示,大腸癌早期發現的治療成效佳,但即便復發轉移,也不代表一定無力阻擋;先前就有一名男性腸癌患者,術後復發甚至面臨腫瘤無法手術切除,結果在精準用藥、精準手術策略下,已超過五年都沒有再出現癌細胞蹤跡!

醫師日前也將該個案發表於《亞洲外科醫學雜誌》(Asian J Surg.)。

晚期≠末期 選對先發藥物,癌症復發也能逆轉勝!

這名六十五歲男性於接受大腸癌手術八個月後,因為腹部疼痛就醫,檢查後發現腫瘤不但復發,而且已經有「十」公分大!

「這個病患讓我印象很深刻!」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周誠醫師指出,該名患者第一次是在外院接受手術,復發後才來中榮,患者病灶在右側,病灶所在位置幾乎「把主要的上腸繫膜動脈、靜脈都咬死。」

當時也在手術室的台中榮總外科部主任陳周斌醫師說,原本是希望開刀「能夠拿、盡量拿」。但進去一看,根本動不了,因為動下去會影響到重要血管,人一定完蛋。

所以後來選擇化學治療合併標靶治療。「那時候的想法是,他只剩下一個機會,一定要用最強的」。也因此,在選擇用藥之前,「先知道他的基因型態」,一發現是腫瘤基因沒有突變、也就是野生型,這時候「最佳投手就要上去」。

陳周誠醫師指出,經過六次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標靶藥物(anti-EGFR)合併化療的組合療程,四到五個月後,從影像檢查看到腫瘤已經「整個消掉!」但為了防止腫瘤反彈性再發,便再次手術把根部清乾淨,然後繼續十八次的療程,到目前患者存活也已超過五年!

醫師解釋,將大腸直腸原發處腫瘤切除後,會以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檢測。依據腫瘤是否有「RAS」基因變異,分成「野生型(沒有突變)」或是「突變型」。

陳周誠醫師指出,「就像是新冠病毒突變株比較難對付!RAS基因突變型的大腸腫瘤也比較惡性一點。」面對突變型建議應該採取「抗血管內皮新生標靶藥物(anti-VEGF)加上化療」,至於野生型則有兩種選項,個人覺得以「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標靶藥物(anti-EGFR)加上化學治療」會蠻有效果!

而對於發生在右側大腸,且RAS基因型態是野生型的大腸癌,第一線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標靶與化療組合治療,對於縮小腫瘤體積數據上也明顯有較大的效果。

該名患者經由精準藥物治療,縮小了腫瘤體積,爭取到手術機會。陳斌醫師指出,重點除了是醫師判斷,另一個是病人本身不能放棄!

陳周斌指出,「其實我們不是只有這樣單一個案」,像這樣經由藥物治療後腫瘤不見的案例、以本院的經驗估計大約有8%。因為累積了這許多經驗,讓我們知道患者有機會可以這樣做!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至少可以告訴病人「的確有機會」。

重點是病患不能放棄,所以我常常會跟病人說「你自己要給自己一個機會」。他表示,醫師很難告訴你,這樣用一定對你最好!只能說「選可能對你最好」,畢竟醫師不是神仙,不可能知道最後結果會是什麼,但至少會基於現有的資訊、 「選擇可能對你最好」!

《延伸閱讀》

.全民頭號公敵「大腸直腸癌」!精準醫療再升級!治療前先測RAS

.大腸癌手術傷口越小越好?腹腔鏡專家:適合患者最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