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許先生兩年多前開始感到胃部不適,一再隱忍後變嚴重才就醫做胃鏡與切片檢查,確診為胃腺癌0期。為杜絕後患,醫師建議開刀治療,但對於手術的不安與恐懼及認為才0期的僥倖心理,讓他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拖了一年後症狀急速惡化才趕緊回診,沒想到病情竟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再次檢查時已是晚期胃癌。
所幸許先生在建立正確抗病心態並積極接受妥善治療後,如今已恢復從前活力,還重拾熱愛的羽球,笑說每週至少要打兩次球才夠。許先生除了持續積極抗癌之外,也提醒民眾不要跟他一樣拖延,一旦出現不適就要及時接受治療,如果不幸確診也一定要保持正向,他分享:「人要樂觀,細胞才會活絡,一旦悲觀啊!連細胞都會死氣沈沈。」
胃癌症狀易混淆 確診時多已為晚期
由於胃癌症狀多為非特定性,類似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除非能儘早進行內視鏡檢查,不然早期發現十分困難。約有4成胃癌患者確診時,癌細胞多已屬無法切除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無法透過手術完全清除腫瘤,且轉移性胃癌存活期中位數約僅一年。故晚期胃癌治療中,如何延長患者存活期為首要治療目標,其中,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過去晚期胃癌的全身性治療選擇不多,即使標靶藥物出現,但實際上可使用標靶藥物的患者比例只有約6%,大多仍僅能依靠化療。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學講座教授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立宗教授帶來好消息:「以免疫療法為例,日前也核准用於HER2陰性晚期胃癌治療,此治療選擇突破存活期不到一年的困境,讓晚期胃癌治療陣容多了一位精兵。」
確診晚期胃癌勿灰心 新型治療方式帶來希望
近年來,免疫療法成為癌症治療新趨勢,相較於過去傳統治療方式多為直接攻擊癌細胞,免疫療法是經由喚醒自身免疫系統加以攻擊或消滅癌細胞,因此較不易產生抗藥性,正被廣泛使用在許多癌症治療。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免疫治療中心陳明晃主任表示,現在免疫藥物亦能在第一線與傳統化療藥物合併使用,有望使更多患者受惠。且經最新臨床研究證實,可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陳明晃主任進一步說明:「台灣癌登資料顯示,轉移性胃癌患者單用化療整體存活期為7個月、單採手術切除整體存活期為3.9個月,而免疫合併化療突破過往存活期不滿一年的困境,讓晚期胃癌治療困境出現一道曙光,且研究結果顯示,有6成患者腫瘤明顯縮小,相較於傳統化療,有較良好的長期疾病控制,讓患者能夠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建議患者盡早與醫師討論免疫治療的可行性。」
提高警覺 預防胃癌從日常生活開始
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療整體預後,仍然因未能及時確診導致相較其他癌症更為不佳,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當前面臨的課題。陳立宗教授呼籲,胃癌好發族群大多為60歲以上之長者,但近年臨床觀察,30至40歲的患者也屢見不鮮。
且即使近年在飲食衛生條件的提升,及幽門螺旋桿菌廓清治療的廣泛使用下,胃癌發生人數也未持續減少,故民眾平時仍應多注意健康飲食攝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煙燻、醃漬食物。若持續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如:胃脹痛、消化不良、食慾差、甚至消瘦等,盡快就醫檢查,不可輕忽當作只是一般腸胃不適,積極且正確地治療為對抗癌症之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