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高血壓患者注意!居家正確量血壓,請掌握722原則

2022-03-02 22:09

高血壓堪稱隱形殺手,因多數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根據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表示,許多患者病識感不高、沒有積極治療,將引發全身性併發症,對國民健康、醫療支出及社會成本負擔很大,因此重要的是患者定期且正確地量血壓,達到早期診斷的目標。學會於2/20邀請全台基層院所醫師進行教育講師培訓,希望將「居家血壓量測」概念傳遞各地醫療人員及民眾,提升國人對血壓的自我管理。

高血壓堪稱隱形殺手,因多數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根據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表示,許多患者病識感不高、沒有積極治療,將引發全身性併發症,對國民健康、醫療支出及社會成本負擔很大,因此重要的是患者定期且正確地量血壓,達到早期診斷的目標。學會於2/20邀請全台基層院所醫師進行教育講師培訓,希望將「居家血壓量測」概念傳遞各地醫療人員及民眾,提升國人對血壓的自我管理。

高血壓恐引全身併發症 培訓基層醫師盼民眾落實「量血壓」
 

高血壓可能會引發終端器官損傷(End Organ Damage),由於高血壓的影響遍及全身動脈系統,在腦部會增加腦中風、腦出血風險;在眼睛會增加視網膜病變風險,在心血管系統則會增加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急症風險;長期高血壓也會影響腎功能,嚴重可能導致腎衰竭;若影響全身周邊血管,例如下肢動脈硬化,將使患者不良於行,面臨截肢風險。
 

高憲立理事長呼籲,「別等到引起併發症,不然就為時已晚了。」務必要增強國民認知、正確的診斷、以及妥善的治療處置,這同時是舉辦本次教育講師培訓的目的,畢竟從醫院診所到一般民眾之間,對醫療認知仍存在落差,希望透過將最新的準則與概念,傳遞給基層醫師,進而落實到民間。
 

 

務必掌握血壓變化 提供醫師做更確實的診斷
 

要避免併發症帶來的遺憾,高血壓患者「定期且正確量測、控制血壓」,是醫療上的重點,現今量測血壓的方式可分3種,但各有優缺點:
 

一、診間血壓量測:民眾到醫療院所,或健康檢查時所量測的血壓,但因測量時的時間、空間有限,導致測量結果可能產生誤差。高憲立說明,常常會聽到「白袍高血壓」,指的是民眾就醫時會因緊張而導致血壓上升;有的人甚至平時血偏高,然而到診間量測的一次性數值卻是正常,這都會造成醫師無從精準判斷。
 

二、 24小時動態血壓量測:需要用隨身攜帶的機器,24小時監控血壓值,白天每隔15至20分鐘量一次;睡眠時則每隔30至60分鐘量一次。藉由多點數據來分析白天與夜間的血壓波動,也可以取得血壓平均值來減少單次測量血壓的誤差。然而,高憲立理事長表示,機器沒有健保給付,量測方式及數據判讀,對患者來說較為困難,並不方便。
 

三、居家血壓量測:高憲立理事長表示,最為便利且經濟,因為在家中測量時狀態大多平靜,相對能夠減少情緒或活動造成的誤差,降低白袍高血壓對數值造成的影響,但民眾要注意是否使用正確的測量方式。

居家血壓量測最方便 只要掌握「722」原則
 

根據2020年台灣心臟學會與高血壓學會發表的居家血壓共識中,強調居家血壓量測在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性。高憲立理事長表示,建議回診前或調整降血壓藥物後,應在家中早、晚量測血壓,以「722」原則進行:連續7天(天天量),每天2回(早晚量),每回2次(隔1分鐘)。落實居家自我血壓量測,透過連續記錄多筆血壓數值資料,讓醫師可作為準確治療的評估參考。

【延伸閱讀】

20歲以上近3成不知罹高血壓! 低溫恐瞬間要命

「得舒飲食」降低高血壓 6道食譜跟著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