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有壓力就腹瀉?醫師分享:治療腸躁症3步驟+低腹敏飲食

2022-06-07 08:00

台灣約有數百萬人為腸躁症所苦,據統計台灣的腸躁症盛行率高達17~22%,長期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也造成莫大的壓力。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胃腸肝膽科蔡承恩醫師表示,從生活壓力調適,搭配藥物與飲食改變病患可減輕患者症狀,也推薦大家民眾可採取「低腹敏飲食」來改善症狀。

台灣約有數百萬人為腸躁症所苦,據統計台灣的腸躁症盛行率高達17~22%,長期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也造成莫大的壓力。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胃腸肝膽科蔡承恩醫師表示,從生活壓力調適,搭配藥物與飲食改變病患可減輕患者症狀,也推薦大家民眾可採取「低腹敏飲食」來改善症狀。

容易肚子痛、腹瀉就是「罹患腸躁症」?

蔡承恩指出,腸躁症主要的症狀是慢性、反覆腹痛、伴隨排便的一些改變,大腸激躁症是一個症候群,要用症狀來做判斷,比較難用單一的抽血檢驗,或者是影像檢查來去做確診。根據羅馬準則(Rome III criteria,2006)來定義,患者發生反覆性腹痛或不適發生至少3個月以上,且每個月至少3天有症狀,並合併以下三項特徵中的兩項以上包含,排便後症狀得到緩解、有排便頻率之改變、糞便形狀之改變。

針對腸躁症的主要症狀,蔡承恩說明,在臨床上腸躁症有分成腹瀉型、便秘型以及混合型交替發生便秘、腹瀉。

此外,蔡承恩也補充,在下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前,要先去排除器官本身的一些病變,例如病患有無血便、體重減輕,或是年紀大於50歲的患者有沒有接受大腸癌的篩檢等等。

腸躁症3大治療方式

蔡承恩表示,首先在壓力的調適上、要適度的放鬆、運動等等,因為有些病人會在上班時有腸躁症狀,假日期時比較放鬆時腹瀉、腹痛就會減少,所以要找到壓力的來源;第二個部份則是用藥物做一些症狀的改善,就會判定病人的症狀做調整;第三則是要從飲食方面去做調整,減少辛辣的、酒類、茶、咖啡、乳製品的攝入,在保養上也可以使用一些益生菌。

低腹敏飲食可有效改善症狀

蔡承恩說明,有一些短鏈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在發酵過後,若攝入過多會產生比較多的氣體,導致人體會出現這些腹脹、腹痛等症狀,因此要少吃這些食物,並選擇「低腹敏」的食物。

蔡承恩列舉,乳製品要少,可用豆漿、燕麥奶取代;蔬菜上,大蒜、豆類、洋蔥要少,紅蘿蔔、適當蔥花或小黃瓜較佳;水果方面,蘋果、西瓜要少,鳳梨、草莓較好;蛋白質則是減少香腸等加工肉品,雞肉、雞蛋、豆腐比較好;澱粉上則是用以米飯、玉米、馬鈴薯取代麵條、麵包。

最後,蔡承恩也坦言,腸躁症其實是多因素影響的一個症候群,若要完全根治到沒有症狀,可能有困難,但經過多方面的挑調整,從生活調適、壓力減輕、藥物治療與飲食改變,在臨床上大部分的病患都可以把症狀減輕到不影響生活的一個狀態。

【延伸閱讀】

疫情間腸胃不適加劇? 專家授解方

過年老是大魚大肉肚子超脹 用「低FODMAP」遠離胃脹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9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