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無吸菸習慣的肺癌患者比例正逐年攀升,其中以東亞族群、女性更為普遍。世界肺癌研究協會(IASLC)刊登台灣臨床醫學研究指出,透過肺癌篩檢,在病患肺癌初期就介入精準治療,台灣肺癌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從原來8%,有效提升至17%,接下來,台灣「國家癌症防治計畫」目標要在2025年,將肺癌死亡率再降低25%。
1995年台灣實施戒菸運動後,成年男性吸煙率從55%下降至 23%,成年女性吸煙率穩定在3%。不過,台灣半數以上肺癌患者從未吸煙,其中58.7%患者初診時,就被發現罹患肺癌第四期。近期更有研究表明,吸煙者和不吸煙者所罹患的肺癌,具有不同的遺傳特徵和致病機制,這也顯示遺傳基因及環境致癌物的重要性。
世界肺癌研究協會(IASLC)刊登「台灣臨床醫學數據顯示,透過肺癌篩檢,在病患肺癌初期就介入治療,有助於提高存活率」報告,由醫界權威,台大前校長、台大醫院內科教授楊泮池,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邱昭華,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進行研究。
針對肺癌遺傳流行病學的研究,以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篩檢展開「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TALENT)」計畫,其目標是為了在非吸煙族群中,有效發現高風險族群。儘管受試者從未吸煙,但仍存在風險因素,包括肺癌家族病史、暴露於被動吸煙、肺結核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不通風環境下烹飪。
TALENT計畫共有1萬2011名受試者參加,其中半數參與者有肺癌家族病史。第一輪篩查結果顯示,有313名(2.6%)受試者被診斷出肺癌,其中255名(2.1%)是浸潤性肺癌,這當中有96.5%為零期或一期,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病例早期被發現,有可能治癒的機會。
TALENT研究指出,有肺癌家族病史族群,也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在有肺癌家族病史、沒有肺癌家族病史的受試者中,罹患肺癌的機率分別為3.3%、2.0%,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篩檢,有助於非吸菸且有風險因素的族群,提早發現癌症期別。
「提早發現肺癌期別,有助患者提升5年存活率」
美國國家肺部篩檢試驗(NLST) 、荷蘭- 比利時隨機肺癌篩檢(NELSON) 分別可以檢測到63%、59%第一期的肺癌患者,這些研究表明早期篩檢可以將死亡率降低20%至24%。
台大醫院(NTUH)自2010年開始肺癌基因檢測及精準治療,當年非小細胞肺癌(NSCLC)5年存活率僅16%,至今已顯著提升至53%。因為精準癌症治療,在過去幾十年中,台灣將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從8%提升到17%,幾乎翻了一倍。
5年存活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數肺癌診斷的期別,由末期轉移至前期」。第一期肺癌患者,從2009年25%提升至2018年61%,第四期肺癌患者,則從52%降至27%。其研究數據表明,這是能提高5年存活率的最佳策略。
「台灣國家癌症防治計畫目標,即於2025年前將肺癌死亡率再降低25%」
為了提高民眾對肺癌篩檢重要性的認知,台灣國民健康署與相關醫學學會以及民間團體共同訂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啟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查計劃。
此外,許多台灣大型組織不斷主張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納入國家癌症防治計劃,近期地方政府也公開支持讓部分職業類別(警察、消防員、農民和漁民)人員做LDCT檢查。
「東亞肺癌篩檢達成共識」
全球無吸菸習慣的肺癌患者比例正逐年攀升,其中又以東亞族群更為普遍。因此,2021年來自11個亞洲國家的19名顧問,及世界肺癌研究協會(IASLC)高級顧問Murry Wynes共同成立指導委員會,其目的就是評估東亞各國肺癌篩檢,實踐LDCT及早期診斷。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原文出處】:台灣肺癌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翻倍 獲世界肺癌研究協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