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猴痘最新接觸者風險分類出爐! 首例確診個案匡列20人減為9人

2022-06-25 16:17

台灣昨天新增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為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疾管署今(25)日公布新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分為低、中、高風險。「高風險」需要主動追蹤其健康狀況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並每日至「接觸者健康管理系統」進行回報。指揮中心表示,根據指引重新檢視後,該名確診者的接觸者從原來20位接觸者減列為9位。9人皆列中、低風險。

台灣昨天新增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為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疾管署今(25)日公布新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分為低、中、高風險。「高風險」需要主動追蹤其健康狀況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並每日至「接觸者健康管理系統」進行回報。指揮中心表示,根據指引重新檢視後,該名確診者的接觸者從原來20位接觸者減列為9位。9人皆列中、低風險。

疾管署今公布新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疑似個案經通報至「傳染病通報系統」且判定為確定病例時,由個案居住地所在之縣市政府衛生局依「猴痘疫調單」於個案確診後24小時內完成疫調作業。

疾管署指出,依「猴痘疫調單」進行疫調,完成疫調單中包括個案基本資料、臨床狀況、發病前21天至就醫隔離前的活動地點、旅遊史、接觸史、就醫史等資訊蒐集,疫調時應同時完成通報個案之接觸者名單建立。疫調人員應採取之感染管制防護措施請參考感染管制指引個人防護裝備建議。

疾管署說明,接觸定義為自個案發病後至病患所有皮疹均結痂時,曾直接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或黏膜,或在無適當防護下提供照護、相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者。

疾管署將接觸者風險等級分為高、中、低。「高風險」情境包括,同住家人;曾有任何形式性接觸之性伴侶;曾在無適當防護下,皮膚或黏膜與確診病患之皮膚、黏膜或呼吸道分泌物,或可能被其汙染之物品;於個案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aerosol)之醫療措施時,未穿戴N95面罩與護目鏡/面罩,且位於同一房間或相距2公尺內之醫療相關人員;清掃被汙染的房間時無適當防護,可能吸入飛沫或揚塵者;實驗室操作過程中曾於無適當防護狀況下暴露於具活性的猴痘病毒,或可能含有病毒之檢體者。

「高風險」需要主動追蹤其健康狀況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並每日至「接觸者健康管理系統」進行回報;衛教接觸者若無症狀可正常工作生活,但建議避免近距離接觸免疫低下者、孕婦與孩童,以及在健康監測期間避免性行為、捐血;如於追蹤期間出現發燒或出疹,應協助其就醫。

「中風險」為曾與個案共處同一空間(相距2公尺內),累計超過3小時,且未佩戴外科口罩以上等級防護裝備之醫療相關人員;醫療相關人員之衣物與病患皮疹、體液或受污染之床單或敷料曾有接觸,且未穿著隔離衣者;交通工具左右鄰座者。應自我健康監測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若無症狀可正常工作生活,但建議避免近距離接觸免疫低下者、孕婦與孩童,以及在健康監測期間避免性行 為、捐血,如於追蹤期間出現發燒或出疹,應協助其就醫。

「低風險」為接觸時有適當防護;曾與個案共處同一空間(相距2公尺內),累計未達3小時,且未佩戴外科口罩以上等級防護裝備者;社區一般接觸,或於戶外接觸。處置方式為進行一般性衛教。

指揮中心表示,猴痘的接觸者匡列因衛生局依今日公佈之指引重新檢視後,將原來匡列20位接觸者減列為9位,3位家人、5位醫療人員、其他1位。

根據中央社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接受媒體聯訪時說明,一開始是擴大匡列,不過根據新公布的工作指引重新檢視後,排除不需要列為接觸者的人,如防疫計程車司機因為距離很遠,且有清潔消毒,匡列9人則皆是中、低風險,家人若同住可能會列為高風險,但個案正在居家檢疫期間,所以沒有同住。

莊人祥指出,該個案要等到結痂完全脫落後才可以出院,參考相關資料,通常是10天到20天左右時間,不過也要看個人身體狀況,因為是台灣首例,還需要觀察。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原文出處】:猴痘最新接觸者風險分類出爐! 首例確診個案匡列20人減為9人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