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中風年輕化!勇敢面對腦中風 把握半年復健期預防失能

2022-06-28 11:30

63歲江先生於6年前罹患腦中風,即使持續復健,仍肢體痙攣,右手拳頭總是緊握、無法伸展手指,連轉動門把都有困難,必須倚賴柺杖,始能走路。醫師提醒,腦中風患者需長期復健,一旦肢體痙攣,就可能引發關節變形,生活無法自理。 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每4人中即有1人終其一生會有中風危機,年紀越大,腦中風機率越高,行動不便,或需仰賴旁人照護。

63歲江先生於6年前罹患腦中風,即使持續復健,仍肢體痙攣,右手拳頭總是緊握、無法伸展手指,連轉動門把都有困難,必須倚賴柺杖,始能走路。醫師提醒,腦中風患者需長期復健,一旦肢體痙攣,就可能引發關節變形,生活無法自理。 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3至5萬名腦中風患者,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每4人中即有1人終其一生會有中風危機,年紀越大,腦中風機率越高,行動不便,或需仰賴旁人照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中風病房張庭瑜主任指出,肢體痙攣應採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並行,且國內外指引強烈建議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患者及照護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圖/台灣腦中風學會提供)


肢體痙攣未介入 恐須坐輪椅


根據統計,中風半年後,約4成患者出現肢體痙攣,李俊泰說,如未積極介入處理,持續復健,一旦軟組織僵硬、退化,關節僵硬、變形與孿縮,恐面臨拄柺杖、坐輪椅、臥床等病後人生。具體來說,有哪些狀況呢?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周中興表示,肢體痙攣包含拳頭緊握、手肘彎曲、手腕內彎、肩膀內收等,不少患者因此四肢難以活動,連吃飯喝水、沐浴如廁都有困難。


為何腦中風會造成肢體痙攣?林口長庚醫院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表示,腦中風重創大腦中樞神經組織,導致周遭肌肉控制力下降,起初肌肉呈現高張狀態,引發不自主收縮,如未妥善介入處理,長期下來,因肌肉過於緊繃而引起疼痛、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攣縮變形。


最常出現肢體痙攣的三大位置為手肘、手腕與腳踝,也就是影響生活與行走的上下肢,張庭瑜建議,病友應積極復健、接受治療,放鬆痙攣的肢體,恢復活動功能。


台灣腦中風學會名譽理事鄭建興教授表示,國際與台灣2021年最新治療指引皆指出,應及早制定完整治療計畫及目標,並採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並行,整體效果更佳。指引高度建議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肢體痙攣,現在健保也已有條件給付,患者及照護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計畫。


 

▲病友分享自己的治療之路,現在不用拐杖即可行走。(圖/台灣腦中風學會提供)


復健與肉毒桿菌 膝關節變形獲改善


以江先生為例,在醫師評估、家人鼓勵下,積極做復健,並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膝關節變形狀況獲得改善,目前不須拐杖就能行走,可以至公園走動,與人聊天。


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理事連立明表示,中風危險為長期久坐少運動、工時長,熬夜,飲食偏好高油、高鹽、高糖等食物,許多上班族生活習慣不佳,以致中風患者年輕化。


肉毒桿菌只要4個月打1次 維持品質


張庭瑜主任表示,腦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治療選擇多元,口服抗痙攣藥物雖能舒緩張力不適,但可能造成全身無力、嗜睡等副作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則可放鬆局部張力過大的肌肉,醫師會依據患者的張力程度,設定客製化的注射部位與劑量,更有助於落實個人化治療計畫。此外,張庭瑜主任指出,肉毒桿菌素只需每四個月施打一次,可以拉長患者回診時間,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更能減少中高齡族群染疫風險!


連立明提醒,中壯年族群應多注意中風問題,如有中風前兆,應積極求診治療。如不幸腦中風,應接受長期照護,有機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輕殘障失能程度,甚至重回職場,降低家庭、社會的負擔。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分享肢體痙攣是腦中風患者常見後遺症,期待能透過本次照護手冊發表,幫助大眾了解中長期照護的關鍵,減少失能、重拾希望。(圖/台灣腦中風學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什麼是「甲狀腺風暴」? 醫:一旦引發心臟衰竭恐致命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