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你有「第四高」嗎?三高控制不佳 當心導致「高腎壓」

2022-09-23 12:00

近日衛福部公布110年最新國人死亡統計,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已連續18年入榜10大死因。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宏麟理事長指出,如果沒有及早發現並控制慢性腎臟病,可能造成腎衰竭或死亡,且腎病變與同樣榜上有名的糖尿病、高血壓息息相關,若三高控制不佳,容易導致第四高「高腎壓」,因此提醒大眾、特別是三高族群更要小心、應定期追蹤腎臟功能。

【NOW健康 游庭語/台北報導】近日衛福部公布110年最新國人死亡統計,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已連續18年入榜10大死因。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宏麟理事長指出,如果沒有及早發現並控制慢性腎臟病,可能造成腎衰竭或死亡,且腎病變與同樣榜上有名的糖尿病、高血壓息息相關,若三高控制不佳,容易導致第四高「高腎壓」,因此提醒大眾、特別是三高族群更要小心、應定期追蹤腎臟功能。


腎病變連18年列10大死因 連帶提升糖尿病、高血壓死亡風險


然而,國健署調查發現過往成人健檢使用率僅有3成,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振國副理事長說明,主因來自於民眾的病識感不足,經常忽略身體的小警訊,尤其腎臟無痛覺神經分布,初期腎臟病症狀不明顯,民眾更是難以察覺,反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為了提升全民腎臟健康識能,台灣腎臟醫學會於今年度發起「腎力倍增」計畫,盼各相關學會能共同投入,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長年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而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也於第1線舉辦「2022全民腎力篩」試辦計畫,與全台近四百間基層診所合作,透過衛教宣導及提供腎壓諮詢服務,鼓勵民眾可以前往自家附近診所進行檢測、自我評估腎臟病風險,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三高控制不佳易導致「高腎壓」 早期控制可延緩腎功能惡化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國人10大死因結果,腎炎、腎病症侯群及腎病變再度盤據10大死因之1。腎病變與第四高「高腎壓」息息相關,不僅影響患者自身腎臟功能惡化、帶來後續透析風險外,更可能連帶提升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共病機率,加劇死亡風險,提醒民眾不得不多加注意。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宏麟理事長說明,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與體內過多的液體,能承受的壓力有限,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時,可能加重腎臟代謝功能負擔,進而造成「高腎壓」 ,因此,三高患者於日常更應多加注意自身罹患腎臟病的風險。


陳宏麟理事長分享,曾遇過1名60多歲的阿婆本身患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佳,4年前轉介抽血、驗尿後竟發現腎臟功能僅有40分,幸好在經過生活型態與治療的積極介入之後,至今三高仍控制良好,腎臟功能也恢復至60分及格程度,更顯示定期檢測與及早發現、及早控制的重要性。


成人健檢使用率僅3成 9大高風險族群更應定期抽血驗尿


早期慢性腎臟病症狀可透過5字訣觀察,也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然而,陳宏麟理事長指出,通常出現明顯症狀時往往已經進展至腎臟病中後期,因此,民眾除了隨時注意身體警訊外,最保險的做法是定期抽血、驗尿檢查腎功能,即有機會早期發現並控制高腎壓,便能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治療介入來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避免後半輩子需面臨透析等生活與經濟壓力負擔。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振國副理事長分享,國健署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已行之有年,其中便有「蛋白尿」及「腎絲球過濾率」等腎功能檢查,然而,民眾在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識感不足,加上許多中高齡者竟不知道自家附近診所即有提供成人健檢服務,常常誤以為要到大醫院才能進行健檢,反而因為懶惰或疫情限制等原因而拖延不願出門、錯失定期檢測機會,國健署統計也指出,往年成人健檢使用率竟只有約3成,亟待加強!


黃振國副理事長提醒,40歲以上民眾皆應善用成人健檢服務,尤其是9大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家族腎臟病史、心臟血管疾病史、抽菸、肥胖者,應每1年做1次腎功能檢查,並由臨床醫師持續追蹤。


基層診所提供腎壓諮詢 及早揪出腎病變風險


台灣腎臟醫學會於今年發起「腎力倍增」計畫,號召各相關學會共同支持,盼能提升全民的腎臟健康識能,並提高風險族群的篩檢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長年推廣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透過基層診所專業評估,有助民眾及早揪出腎病變風險,而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也於下半年推動「2022全民腎力篩」計畫,深入全台近400間基層診所,提供腎臟功能檢查服務,讓民眾在自家附近診間便能得到充分的慢性腎臟病衛教資訊以及檢測資源,陳宏麟理事長也說明,期待能藉此鼓勵更多診所突破跨科別的限制、賦能所有基層醫護人員外,也達到「醫院診所、各有特色、各司其職」的目標。


黃振國副理事長提醒,無論是否為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民眾只要前往自家附近診所,即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視自己身體狀態並在第一時間揪出疾病徵兆,如有發現異常或出現蛋白尿,即可及時轉介給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評估,並搭配生活型態調整及適當治療介入,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類人染疫要特別注意! 醫籲:治C肝同時還可防肝癌
▸【有YT】英王查爾斯三世「香腸手指」引關注 醫揭3種可能原因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