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中心/綜合報導
小寶寶臉上出現「小紅點」,他的父母不以為意,認為是「蚊子咬的包」,但沒想到幾天後不但沒有消,還越來越大!小寶寶父母覺得「不太妙」,趕緊抱小孩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居然是「血管瘤」!這個結果讓這對父母不知所措!因為聽到一個字,「瘤」!不過「血管瘤」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這麼恐怖嗎?先別緊張,以下是醫師們的說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整形外科主任,張承仁醫師表示,血管瘤這個腫瘤,它是由我們血管所謂的「內皮細胞增長」,變成得一個腫瘤,基本上它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惡性,但是基本上發生在「小朋友血管」上的,「良性」居多!這種「血管瘤」,如果出現在「剛出生的小寶寶」臉上,可能就是一個小紅點,有時候家長都會以為是被蚊子叮到,不過它會一直增長,要過了大概1歲以後,它才會開始慢慢地消退下去;一般來講大概「80%的病童」在三歲的時候會消掉,不過有些會到5歲,甚至於10歲才消掉,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草莓寶寶」,不過還有一種是比較棘手的,就是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會消退,或是「不消退」!而國外將「兒童血管瘤」分成兩種類型,一個叫RICH,也就是「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另一個叫做NICH,就是「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至於「兒童血管瘤」該如何治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兒童腫瘤中心主任,劉彥麟醫師則表示,「血管瘤」的成因是叫做「血管新生理論」或「血管新生現象」,對它的研究從1990年代開始,就如火如荼的展開,目前已經找到很「多種藥物」可以治療,傳統的話,是用「類固醇」 、「干擾素」,甚至是一些「低劑量」的「化療藥物」,來去限制血管的新生,讓局部的血管不要長大太快,後來發現其實「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這類口服藥物,剛剛好對於我們嬰兒血管瘤的新生,是有很好的阻斷效果,血管瘤消失得很不錯,不過有幾個地方要注意,第一個就是患有「氣喘」、「傳導疾病」或是「心臟疾病」的小朋友,不適合服用;第二個是它會有一點點「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一定要「飯後」才能夠服用,如果寶寶因為「腸胃炎」 沒有吃到奶的話,記得「千萬不要讓她服用」,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至於它的吃法,倒是滿方便的,每天兩次即可!
本集「名醫妙方」節目,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承仁醫師,以及兒童腫瘤中心主任劉彥麟醫師,帶大家一起認識「血管瘤」,播出時間:民視台灣台,每週一上午9點、下午3點,週六上午9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