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不僅會造成患者衛生上的困擾,也深深影響其社交、日常生活,特別是女性,有尿失禁症狀但常常羞於啟口。依據國建署更年期諮詢專線統計,約有一半的婦女已有頻尿或尿道燒灼等症狀,但不會一開始就表達有尿失禁的困擾。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忠佐表示,其實尿失禁症狀不嚴重,只要改變日常行為、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就能獲得改善,目前也有許多治療方法,民眾應勇於諮詢專業幫助、配合治療。
女性尿失禁並不少見 這3種類型最常見
尿失禁的發生率並不低,尤其好發於女性,根據統計,至少有15%以上的婦女都曾有尿失禁的經驗,且隨著年齡增長,比例還會進一步上升。尿失禁有許多種類型,其中常見的有應力性尿失禁、急迫型尿失禁以及混和型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是膀胱出口的括約肌或骨盆底肌肉群鬆弛無力造成的,當婦女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或提重物時,腹部壓力上升,鬆弛的肌肉無法抗衡膀胱內部的壓力時,便會不自主地排出尿液。陳忠佐醫師表示,這是發生率最高的尿失禁類型。
發生率第二高的「急迫性尿失禁」,可能是控制膀胱的神經發生病變,或是膀胱受到過度刺激造成逼尿肌不正常痙攣收縮造成的,所以患者通常會突然間有強烈的尿意,並因控制不住而排出尿液。
而「混和型尿失禁」則是合併不同類型的尿失禁,最常見為應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同時出現。
陳忠佐醫師提到,若是尿路感染,也有可能會有暫時性的尿失禁出現,另外,像神經病變造成膀胱沒知覺導致「滿溢性尿失禁」,或陰道和泌尿道形成瘻管造成「完全性尿失禁」,也是偶爾會出現的類型。
改善漏尿問題 先從日常習慣、肌肉訓練著手
尿失禁症狀可以先從改變日常習慣、肌肉訓練來改善。陳忠佐醫師表示,若症狀不嚴重,可透過「改變日常行為」或「骨盆底肌肉訓練」獲得改善。
「改變日常行為」包括減少水分過量攝取,或是減少攝取咖啡、茶、酒精等容易利尿的飲料,以減輕膀胱負擔。
而「骨盆底肌肉訓練」又稱為「凱格爾運動」,透過主動收縮肛門、陰道、尿道周圍的肌肉,強化骨盆底肌肉群,特別是針對應力性尿失禁,改善症狀的效果會更為明顯。
藥物、手術治療方式多 醫生呼籲應勇於諮詢專業協助
尿失禁也可透過藥物、手術治療,但藥物的機轉主要是緩解膀胱不正常的痙攣,因此對於急迫性尿失禁有較佳的治療效果。陳忠佐醫師表示,若是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雖然侵入性較高,卻能夠更有效的抑制膀胱肌肉的過度收縮。
而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應力性尿失禁,陳忠佐醫師表示,目前的主流是「尿道中段吊帶手術」,將人工網膜製成的吊帶放置在女性尿道中段的下緣,藉此提供尿道支撐力,改善腹部出力時的漏尿狀況。
陳忠佐醫師也特別呼籲,許多患者因害羞,覺得難以啟齒而不敢就醫尋求幫助,造成日常生活極大的困擾,針對尿失禁,目前已有許多治療方法,且成效不差,因此如果有上述的種種困擾,應勇於諮詢專業醫療的幫助並配合治療,才有機會擺脫尿失禁對於日常生活的種種不便。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0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