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年齡剛過30,正值事業衝刺期的瑄瑄(化名),長期受久咳不癒、胸悶等現象所擾,尤其在清晨時,常因突然喘不過氣而驚醒,睡眠品質大受影響,就醫才發現自己有「氣喘」問題,需規律用藥控制病情。然而,瑄瑄因工作行程繁忙,只要症狀好轉至不影響生活,就常會忘記用藥。
某日夜間她氣喘急性發作,因喘得相當厲害,緊急送醫時已出現呼吸衰竭,所幸在醫護人員及時插管治療後,成功救回一命。佳里奇美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光明提醒,氣喘患者病情若無妥善控制,呼吸道會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一旦接觸到過敏原,或碰上天氣轉變、呼吸道感染…等不可抗力因素,都有可能引發氣喘急性發作,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十人中即一人 氣喘成最常見慢性病
近年來,台灣氣喘盛行率不斷上升, 2018年出版之《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中提到,20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為氣喘的比例為15.7%;成年人也有10.57% 。而氣喘總人口中,更有約3-5%為死亡率較高之「嚴重氣喘」 ,廖光明醫師說:「嚴重氣喘患者,即便使用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病情也未必可獲控制,須再接受進一步治療。」
嚴重氣喘非單一因素造成 生物製劑助對症下藥
嚴重氣喘本身異質性(heterogeneity)高,雖同為嚴重氣喘,但患者病因與適合的治療方式皆不盡相同。除了一般氣喘患者因未遵從醫囑用藥,導致呼吸道產生重塑(airway remodeling)、纖維化,進而惡化成嚴重氣喘之外;另有一類患者是因血液中嗜伊酸性白血球(eosinophil)過多所致。
嗜伊酸性白血球與過敏發炎反應相關,當人體肺部表皮細胞受到刺激,產生第二型發炎反應 ,便會活化嗜伊酸性白血球、使其增生,引發氣喘急性發作。廖光明醫師指出,過去這類患者除吸入型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之外,常需同時搭配使用劑量較高之口服類固醇,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
所幸醫學發展持續進步,生物製劑的出現,讓臨床上治療氣喘的武器選擇更加多元,也可協助患者減少口服類固醇的用量。廖光明醫師表示,「若能確實找出適合的患者來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通常只要每個月打一次針,症狀都能大獲改善」。
氣喘、感冒分不清 出現「這兩點」儘速就醫檢查
根據統計,台灣嚴重氣喘患者約有1800多名,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的卻僅有約1300人 。廖光明醫師提醒,由於氣喘症狀如咳嗽、哮喘及胸悶,對民眾來說易與感冒混淆,若觀察到症狀久而不癒,或在夜間及清晨時感到特別喘,都建議至醫院安排進一步檢查,透過系統性的逐步分析,包含病史確認、理學檢查與共病評估等,及時找出確切病因及過敏原。
廖光明醫師強調:「面對氣喘,只有盡早診斷與治療,才能幫助患者回復正常生活狀態。」
PM-TW-MPL-PRSR-220001 Date of preparation: Nov 2022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8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