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肛門疼痛排便困難 醫生食指摸到腫瘤已是大腸癌二期

2023-03-08 22:00

70歲的林先生,近來排便時總覺得肛門痛痛的,合併解便解不乾淨感覺,但並未出現血便、排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等症狀,生活作息一切如常,為了避免家人過度擔心,林先生前往醫院就醫,經醫師進行肛門指診後發現,距離肛門口5公分處有直腸腫塊,且進一步做相關檢查確認為大腸癌第二期。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下腹不適、排便狀況改變等,真的要特別小心,絕對不能輕忽,因為很可能惡性腫瘤已經悄悄生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70歲的林先生,近來排便時總覺得肛門痛痛的,合併解便解不乾淨感覺,但並未出現血便、排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等症狀,生活作息一切如常,為了避免家人過度擔心,林先生前往醫院就醫,經醫師進行肛門指診後發現,距離肛門口5公分處有直腸腫塊,且進一步做相關檢查確認為大腸癌第二期。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下腹不適、排便狀況改變等,真的要特別小心,絕對不能輕忽,因為很可能惡性腫瘤已經悄悄生成。

出現血便問題 提高警覺就醫

大腸癌為國內十大癌症之首,因為沒有明顯症狀,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根據統計大腸癌多好發於50-80歲之間,為了喚起民眾對自我健康的重視,門諾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晉瑞特地前進社區,就大腸癌的症狀、危險因子以及治療方式等進行說明,提醒長輩除了注意自身健康,更要時時檢查自己的糞便,若出現血便、大便形狀、排便習慣改變、下腹不適等症狀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

楊晉瑞醫師表示,大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家族遺傳史,跟平常的飲食、運動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現代人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高油高鹽再加上纖維攝取不足、缺乏運動等造成排便不規律,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時,通常已罹患大腸癌,因此,除了注意身體所發出的警訊,50-74歲的民眾應善加利用國健署補助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同時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隔3-5年應安排大腸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及早發現癌變 馬上治療有效

楊晉瑞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任何醫學統計證明,吃肉鬆與大腸癌有絕對的關係,但肉鬆畢竟是加工品,又經過高溫烹煮,所以多少讓人產生疑慮,如果只是早餐時少量配稀飯並不一定會造成很大的風險,除非是三餐都吃很大量的肉鬆,就真的必須要注意。楊晉瑞醫師說,排便形狀改變只是大腸癌症狀的其中一項,其他如腹部慢性疼痛、貧血、排便頻率減少、體重減輕等都是觀察指標,一旦身體有警訊,應盡快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大腸癌的診斷以肛門指診、糞便潛血以及大腸鏡檢查最為常見,一旦高度懷疑就會做病理切片,才能知道是大腸瘜肉還是有惡性風險。其治療方式則以手術、藥物以及放射線治療三種。由於大腸癌初期的治癒率相當高,因此醫師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唯有提早發現癌前病變,馬上治療,才能避免復發,順利完成治療。

【延伸閱讀】

一點糞便就能揪早期大腸癌 醫籲:無特殊病史更要做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醫示警:2023病患恐如海嘯來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9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