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皮膚屏障異常」和「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慢性疾病。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長暨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趙曉秋理事長指出,全台約有3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10歲以上的患者有38%病情易反覆發作。
然而抗組織胺、類固醇藥物等傳統治療,病人醫囑遵從性不高,常拖到急性惡化才就醫。所幸健保自今(2023)年4月起新增給付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12歲以上中重度患者符合2條件,健保可給付1年用藥。
此外,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佈醫病共享決策工具(SDM),讓病人了解疾病、治療選擇、自身需求等,並與醫師溝通討論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讓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獲得更好的控制。
異膚患者符合2條件 健保給付新藥1年
繼生物製劑後,異位性皮膚炎又有新的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暨發言人、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符合以下條件,健保將給付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
- 持續照光治療3個月+2種以上口服免疫調節劑(分別使用3個月)
- 濕疹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EASI)≧16,病灶佔體表面積(BSA)≧30%,且IGA為3-4
黃毓惠醫師提到,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每天只需要服藥一次,隔天就能立即止癢,經一定時間穩定治療後,多數病患能達到預期目標,健保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納入給付,對病況嚴重病人是一大福音。
不過,趙曉秋理事長表示,考量健保財政,目前僅有條件給付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且期限為一年,期限一到,患者可能面臨疾病復發,或必須自費的挑戰,期盼政府推動共同負擔(Co-Pay)制度,讓健保能永續經營,病友也能及時獲得更好的新藥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SDM工具 有效溝通、獲得適當治療
此外,台灣門診病患人數眾多,醫生與病人溝通與討論病情時間較少,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鐘文宏教授表示,醫學會發佈醫病共享決策SDM工具,可讓醫師與患者獲得更有效率的溝通。
在醫病共享決策SDM工具中,患者可以了解治療選項,並對治療方便性、療效產生速度、治療效果、副作用、費用等部分,其在意程度進行評估調查。另外,也可了解病人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程度。
最後,病人可做出治療選擇,並將評估結果攜帶至診間與醫師進行討論。鐘文宏醫師提到,這不僅能讓醫病溝通更有效率,也能幫助病人與醫師溝通選擇吃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進而提升醫囑順從度,讓疾病獲得更好的控制。
鐘文宏教授期盼,每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能獲得妥善且良好地醫治,能夠更有自信面對生活,不再恐懼與他人社交,重新煥然「異」新回歸社會的正常生活。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延伸閱讀】
治療新知!棘手「結節性癢疹」不再沒藥醫 FDA核准第1個治療藥
異膚寶寶抓到流血…用20條藥膏無效母掉淚 專家:異位性皮膚現有新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7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