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端午前後腸病毒蓄勢待發! 中醫「這樣驅毒避邪」降感染風險

2023-06-11 09:00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而農曆五月初五為一年一度端午節,端午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而農曆五月初五為一年一度端午節,端午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

腸病毒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 5歲以下較易感染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感染腸病毒雖然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痛、腹瀉,但比例並不高;腸病毒的「腸」,是代表此類病毒經由「腸道」感染,大多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播,故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

而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5天,最常出現的症狀反而是咽喉痛、發燒,甚至合併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之典型特徵。最容易感染腸病毒的年齡層落在5歲以下小朋友,同時這階段也需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的出現。

中醫採清熱、解毒治療 緩解不適、縮短療程

莊照宇總醫師指出,針對腸病毒的治療,中醫常採用「瀉脾清熱、解毒透疹」的治療原則,初期發燒、咽喉紅痛,選擇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若咽喉腫痛明顯,影響進食吞嚥,可改為普濟消毒飲,配合外用的吹喉散,以有效縮短病程,避免小朋友脫水或營養失衡;針對口咽及手足部的水泡,若合併腹悶脹、胃口不佳,則可用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氣散,酌加薏仁、茯苓、桑白皮化水濕,以及銀花、牡丹皮、清血熱。

若小朋友原先有癲癇、熱性痙攣病史,甚至處方可提前加入鉤藤、燈心草等清心肝鬱熱,穩定神經系統。

做好腸胃保健、增強免疫力 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

腸病毒的預防方面,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無效,因此,莊照宇總醫師建議,洗手、戴口罩,甚至用漂白水做居家消毒,預防效果會更佳。由於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故平素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很是重要,在中藥保健茶飲方面,可選擇金銀花、連翹、藿香、扁豆、薄荷等解熱毒化腸胃濕氣;並配合穴道按摩,如合谷、曲池、魚際、神門、陰陵泉等通暢身體循環;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少食用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方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風險。

 

【延伸閱讀】

日本腦炎進入流行高峰 病媒蚊吸血高峰2時段!避免去「這些」高風險環境

腸病毒71型台灣首款疫苗7月上市 「施打攻略」一次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1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