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連珮妤/新竹報導】「我心跳過慢了嗎?」這是許多民眾心中的疑問,新竹臺大分院心臟內科林彥良醫師說明,心跳太慢或心搏過緩是常見的1種心律不整,一般而言,成人的正常心跳速率大約是每分鐘60到100下,當心跳速率小於每分鐘60下,便稱為心跳太慢。輕微的心跳過慢不一定會造成明顯的症狀或身體不適,但是當出現嚴重的心跳過慢(常見是心跳速率小於每分鐘50下),心臟便無法將血液有效推送至腦部及身體各個器官,引起頭暈、全身無力、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度差等症狀,甚至增加昏厥或猝死的風險。
什麼原因會造成心跳太慢? 醫揭心跳過慢成因與治療
林彥良醫師表示,造成心跳太慢的原因可以是心臟本身的疾病,例如心臟退化、心肌梗塞、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臟病,抑或是來自心臟外部的原因導致,例如藥物、甲狀腺功能異常、電解質不平衡、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因此當發生心跳太慢引起嚴重症狀時,建議盡快就醫接受評估,找出可能的原因進行治療。對於心跳過慢這類型心律不整,雖然部分原因可以處理,但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心臟退化引起,可惜尚未有特殊藥物能治療,心臟節律器是目前較能夠處理這類型疾病的治療方式。
全台每年有7000人 因心跳太慢而接受心臟節律器植入
該院心臟內科陳俊凱醫師解釋,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的調查,台灣每年因為心跳太慢,而接受心臟節律器植入的病人約有7000人。近數10年來,心臟節律器的材質以及功能也不斷在改進,接受心臟節律器植入的病人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新竹臺大分院心臟內科主任廖敏村醫師表示,除了有機會能接受舊式節律器無法適用的檢查(如核磁共振),也能在活動量大時自動調節適用的心跳速率,改善頭暈、全身無力、呼吸困難及運動耐受度差等症狀。少部分病人因為疾病原因需要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但又容易因為藥物引起心跳過慢等各種不適,此時搭配心臟節律器的治療,可以使原本的藥物治療不中斷,並且同時改善心跳過慢的問題。
新竹臺大分院舉辦心動列車講座 帶民眾更了解心跳過慢
新竹臺大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謝慕揚醫師表示,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為了讓民眾能更加認識心跳過慢這類型的心律不整,以及相關治療的發展,今年度聯合全台35家醫療院所舉辦一系列民眾衛教講座,而新竹臺大分院將於民國112年7月15日(六)早上8時50分至10時50分,在新竹醫院1樓大廳辦理心動列車講座活動,讓民眾認識心律不整、心跳太慢、心臟節律器及抗心律不整藥物使用等相關議題,現場同時會安排有獎徵答,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成因除了老化還有這些 選擇人工水晶體大有學問
▸除老化、3C使用過度 這些族群也是乾眼症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