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10大癌症之首,近年來整體發生率持續上升,只有疫情期間因為篩檢人數銳減,所以減少約1成,隨著疫情解封,人流除了會慢慢回流,更令人擔心的是患者可能因為延誤確診,因而提高死亡率。一般而言,如果在2期以前發現,5年存活率將近高達9成,但隨著期數的增加,到了第4期的5年存活率已經低到只剩下25%。
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 乳癌中西醫共同照護有助降低死亡率
中醫師涂育維表示,乳癌不僅是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好發年齡也比歐美國家早,落在45至64歲區段。因此,5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2至3年接受1次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並降低乳癌死亡率。根據2014年的期刊研究,除了西醫治療,中西醫整合治療、中醫療法可能也可以有效降低乳癌晚期患者的死亡率,而且根據存活分析可以得知,隨著中藥服用時間愈長,死亡率也有顯著下降的趨勢。
其中可降低死亡率效果的乳癌單方藥物,包括扶正的黃耆和去邪的白花蛇舌草及半枝蓮。而2021年國內研究也發現,乳癌患者手術切除的1年內,有中醫共同照護的患者健康狀況更好,也能降低住院和死亡率,且沒有顯著提高醫療支出,而這樣的效果僅限於有強連結程度的中西醫共同照護的患者。
涂育維說明,中西醫共同照護的重點在於,熟悉彼此擅長的武器,所以治療前如果能了解患者的免疫指標,如ER、PR、HER2狀況,以及西醫選用的抗賀爾蒙藥物和化療藥物,便可較精準預測患者預後,給予預防性投藥。
像是ER+或PR+的患者,症狀從中醫的角度而言,多屬於痰火,如果使用性質偏熱性的小紅莓,而其化療副作用比例最高為噁心、嘔吐、骨髓抑制、熱潮紅等,可以提前準備減少副作用。
乳腺癌患者體質偏火、熱居多 中醫授傳統療法與照護注意事項
涂育維解釋,從傳統中醫的角度,如果以經絡循行,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下針時可選用相對應的經絡入手。筆者會使用腹針基本的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穴位,搭配臍針的震卦、巽卦,取雷風相搏之義,並搭配艾灸或丹田灸治療。
體針上搭配易理針灸的肝胃的36穴,太衝、曲泉、陷谷、足三里等,視病者症狀加減。局部針灸可選用在腫瘤的體表對應部位用針灸甚至火針圍刺,給邪以出路,進而改變內在環境,可有效增進免疫功能。
中醫用藥上,乳腺癌病患體質偏火、偏熱較多,所以基礎疏肝祛火的配方,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或逍遙散為基底,搭配清熱消瘰癧的夏枯草、浙貝母、土貝母等,以及乳房標藥,如蒲公英、栝蔞實和山慈菇,而考量到患者有些熱證,如術後多年仍傷口紅腫,有的需要搭配清陽明邪熱,可以佐以白虎湯加減,重用石膏清熱瀉火,其餘的加減則要看患者的症狀和化療副作用做搭配,去邪之餘仍需要注意扶正的必要性。
至於乳癌術後的生活照護,除了基本的菸酒不宜外,也要注意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對身體的影響,還有過度加工的食物和不良製作的塑膠餐盒等,減少因化學添加物誘發的癌化風險。
大多數有合併化療的患者,容易伴隨食慾不振、口腔潰瘍、噁心、嘔吐等問題,基本上飲食內容也要採取好吸收、實用的角度,像是豆腐或果凍類的材質,並且避免過度油膩等容易反胃的食物。除此之外,如果有伴隨術後患側上肢腫脹的患者,術後應注意及早把手墊高,以防水腫發生,且不能甩手、提重物等,甚至要避免患側手臂侵入性治療。
核稿編輯:陳如頤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植牙成功掌握3步驟還不夠! 這些問題沒把關恐2次植牙
▸假牙清潔錠NG使用下場曝光! 恐致7大過敏反應快就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