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
對於從醫人員來說,每天都會面臨生離死別的場面,期間也會出現許多令人暖心的故事。近日加護病房(ICU)醫師陳志金便分享了一起感人故事,有位高齡90多歲的男性患者入住加護病房,但陳志金在與家屬解釋病情時,家屬們卻面無表情、反應冷淡,讓他滿頭問號,沒想到背後真相竟暗藏洋蔥。
陳志金近日透過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表示日前有位90多歲的阿公因腦中風住進加護病房,第1次會客的時候,阿公床邊只有站著阿公的女兒,但為了讓每位家屬都能了解病情,因此請在外面的其他親友們一起來聽,這樣一來「除了有不懂的、疑惑的,可以隨時發問,也能避免『轉達』造成的誤解」。
隨後就有2位年紀稍長的男性和1位年輕的男性進入病房,其中2位是她的兄弟,另1位則是她的侄子,接著陳志金便開始講解病情,但過程中3位男性都沒什麼回應,就連點頭示意都沒有,不禁讓他感到奇怪,心想「會不會是我說的太難、太艱深,讓他們聽不懂、也不知道要怎麼問啊」,於是他把「病情解說單」拿到孫子旁邊,照著單子上寫的逐一說明,「畢竟,我還是要確保至少有一位家屬聽得懂我們在做什麼,這樣他回去才能轉述」。
就在這時,這位孫子便開始比手畫腳,似乎是在用手語把陳醫師的話「翻譯」給2位長輩看,2位年長的男性才終於有反應,開始會時不時的點頭,陳醫師本以為2位長輩是重聽,沒想到病人的女兒則解釋「他們是天生聾啞,我的兄弟大部分都是」,這時陳醫師才恍然大悟,隨後他也調整了解說的方式,每說明完一句,就會先停下來,等孫子做完即時手譯後,再接著往後說明。
不過,陳醫師卻發現孫子,還是一直盯著那張「病情解說單」看,病人的女兒才又解釋「他也是天生聾啞,但是他識字」,因此才看得懂病情解說單,並進行翻譯,之後陳醫師便心想「他應該可以讀懂脣語吧」我便脫下口罩、面向著他,孫子立刻露出笑容,向自己點點頭示意,接著陳醫師解釋病情時,除了放慢速度之外,也一邊講,一邊把額外的說明簡單補寫到病情解說單上,這樣孫子回去之後,可以更完整的向長輩們說明。
而在病情說明告一段落之後,陳醫師才突然想起神經科醫師當天早上說的「阿公的幾個兒子態度都很『冷漠』,在急診室的時候,不管跟他們說什麼,都得不到回應」。在得知真相後,陳醫師也有感而發寫下「原來,無言的冷漠是有原因的。原來,稍微用點心,即使『語言不通』還是能看見病人或家屬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