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總讓人心驚驚,怕一個不小心就出現副作用,而外用類固醇又有分5大類型,卻又不是每個部位都能用。這5種類型差異為何?要怎麼樣安全的使用?又要怎麼防範副作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藥學部陳竑璇藥師詳細說明。
外用類固醇的主要4大作用!
會使用是因評估下效果較佳
陳竑璇藥師首先說明,外用類固醇雖是外用,但未必僅限於使用在皮膚疾病,主要可依外用類固醇具有的4大作用評估是否使用。包含抑制發炎、抑制增生、血管收縮、免疫抑制。之所以會使用,自然是因為評估下認為最佳策略,若不想使用也可以討論,不過可能效果沒那麼好。
抑制發炎:
以發炎反應來說,外用類固醇可抗發炎,像是過敏、皮膚炎、眼角炎、結膜炎等,這些視情況及必要性,都可考慮使用外用類固醇治療。
抑制增生:
抑制增生主要是用於外用類固醇脫膜時的特性,干擾表皮細胞的DNA合成,進而抑制增生。可用於治療像是乾癬、牛皮癬、苔蘚化的皮膚。
血管收縮:
外用類固醇血管收縮的作用用於皮膚,可使得因血管擴張而使皮膚不適、或具有明顯外觀的皮膚問題獲得緩解。例如紅斑或皮膚紅腫等情況。
免疫抑制:
若皮膚疾病的根源是出自於免疫反應,使用外用類固醇抑制便有助於疾病控制及改善。像是過敏性皮膚炎,或是接觸性皮膚炎等,這些常見由免疫反應所形成。
外用類固醇常見5大類型
考量各患部停留率、吸收率
陳竑璇藥師表示,外用類固醇大方向而言可分成1-7級,7為最高,1為最低,各有用途。以藥物在身體各部位停留的時間、以及皮膚吸收速度來看,依序可分成軟膏、乳膏、凝膠、洗劑、泡沫液5大類。
軟膏:
軟膏的黏稠度較高、較為油膩,在皮膚停留時間最久,吸收速度最慢,這樣的特性適合使用在角質較厚的患部,以利讓藥物慢慢滲透。
乳膏:
相對軟膏而言水分較多,較不黏稠、油膩,適合使用在需要好推展的患部,例如手肘,或是使用在較容易流汗的患部,以避免藥物受到干擾。
凝膠:
凝膠相對軟膏、乳膏而言更加清爽,同時還帶有些黏稠、油膩,此類型就較適合使用在毛髮,較不會使得毛髮悶塞、阻塞形成其它問題。
洗劑:
洗劑為液體,和凝膠相比水分更高、更不油膩、吸收速度更快,同樣較適用於毛髮,但會比凝膠更適合使用在毛髮茂密的患部。
泡沫液:
泡沫液是屬於較新的類型,擠出之後像是慕斯一般,因結構較好塗抹又容易吸收,而且較不易引起過敏反應,適合用在較容易過敏部位。但也並非可以廣泛使用在任一處。
類固醇常見有哪些副作用?
類固醇上癮/反彈是什麼?
有哪些副作用?未必會出現?
在醫師、藥師視疾病是否需要使用外用類固醇、以及適合哪種類型、藥物等級之後,再來大家最關注的想必就是副作用了。陳竑璇藥師表示,副作用未必會出現,僅是事先告知需留意此情況,包括了月亮臉、水牛肩、食慾增加、增重、骨鬆、皮膚變薄、感染等。影響因素主要包含了時間與劑量,一般而言2周或以上的長期使用較有可能出現,也看個人體質,因人而異。另外就是看藥物的順從性。
類固醇上癮&類固醇反彈:
至於「類固醇上癮」,使用超過2周也會較容易出現,不過此處所指的上癮並非像毒品無緣由的想使用,更趨近認為身體需要而依賴。而像是許多人會因為效果不錯,感覺皮膚變得比較好便作為保養品,或自己評估之下就突然停藥,前者將可能使得副作用風險更高,而且停藥後皮膚也會恢復原本的狀態。後者則若是使用超過2周已有依賴,除了副作用外也容易「類固醇反彈」,將使得原本病情加劇,甚至出現其它不適。
外用類固醇正確使用防副作用!
藥師提醒:不是擦越厚越好
規則用藥,風險降到最低!
陳竑璇藥師表示,所有類固醇在遵照醫囑使用下可將各項風險降到最低,並且妥善治療疾病。也因外用的關係,影響相對不大,在妥善使用藥物的情況下,不論是副作用、類固醇上癮、類固醇反彈影響都相對較小,不用太過擔心。呼籲避免自行多用、少用或停藥。若有問題應先與醫師討論,若要減藥也應依序漸進。特別注意避免使用偏方、自行使用類固醇,尤其是來路不明的類固醇。
3大常見錯誤觀念也要注意!
也特別提醒,外用藥物更常見許多錯誤觀念。例如將藥膏作為家庭用藥,出現症狀便使用上一次的藥膏,藥師表示即便是同一個疾病也得視部位及當前狀況,選擇藥效強度及類型,何況未檢查前是否為同疾病也未可知,此舉相當不妥,存在太多風險。
另外,使用外用藥物時,許多人也會認為塗厚一點較好,但這樣的行為其實如同更多的使用藥物,會有過量的疑慮。外用藥物能覆蓋皮膚讓皮膚吸收就好,多用無益。而用藥後許多人也會再額外進行包紮,藥師表示,外用類固醇使用後非必要盡量避免包紮,以利讓皮膚透氣,更有助患部復原,若真有需要,例如怕睡覺時沾染床墊,此時可包紮,但一般日常則避免。
《延伸閱讀》
.3觀念降低類固醇副作用!藥師:有望治好疾病,副作用也消失。
.過敏用類固醇鼻噴劑安全嗎?會越用越糟?醫解常見迷思及正確用法!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