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線上

注意!「這毒菇」廣泛分布台灣易誤食 食藥署提醒:應遵守「4字原則」

2024-11-06 11:46

即時中心/詹詠淇報導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的風險。食藥署今(6)日表示,近年受理4例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的食物中毒案例,經檢驗發現有3例為有毒的綠褶菇、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

即時中心/詹詠淇報導

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的風險。食藥署今(6)日表示,近年受理4例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的食物中毒案例,經檢驗發現有3例為有毒的綠褶菇、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

近年食藥署受理4例各縣市衛生局送驗因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食品中毒案例,經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有3例為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Amanita fuligineoides)。

民眾誤食野菇中毒檢體檢驗結果。(圖/食藥署提供)
民眾誤食野菇中毒檢體檢驗結果。(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指出,由於有毒蕈菇可能與部分可食性蕈菇的外觀極為相似,時常導致民眾混淆而發生誤食而引發中毒症狀,如有毒的綠褶菇與擬灰花紋鵝膏可能被當成可食用的菇類。

綠褶菇全株有毒,生長季節多為春夏秋季,廣泛分布在台灣平原地區,民眾自行採摘誤食機率大,臨床症狀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症狀。擬灰花紋鵝膏則含有強烈的毒性成分環肽毒素,可能對人體肝臟、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

野菇外型。(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若民眾因誤食不明野菇出現生理不適的中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食藥署提醒民眾,看到路邊生長出來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圖/食藥署提供)

【原文出處】:注意!「這毒菇」廣泛分布台灣易誤食 食藥署提醒:應遵守「4字原則」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