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遊戲是大腦被綁架了?戰勝「遊戲障礙」醫師這樣說…

2020-06-19 16:00
沉迷遊戲是大腦被綁架了?戰勝「遊戲障礙」醫師這樣說…

青少年沉迷手遊、電視遊樂器情形十分普遍,這種在醫學上稱為「遊戲障礙」,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一種疾病,患者遊戲成癮,導致其他興趣、工作、學習、日常生活、社交活動無法維持正常,對身心發展恐有負面影響!

青少年沉迷手遊、線上遊戲情形十分普遍,這種在醫學上稱為「遊戲障礙」,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一種疾病,患者遊戲成癮,導致其他興趣、工作、學習、日常生活、社交活動無法維持正常,對身心發展恐有負面影響!

認識「遊戲障礙」專家:無需過度緊張

世界衛生組織在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宣布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版,正式將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認定為疾病,將於2022年1月1日正式啟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旻珊解釋,遊戲障礙簡單地比喻就是玩家的大腦被遊戲綁架了,無法去思考或執行其他重要的功能,就算想要掙脫也不輕易讓玩家掙脫,一停下來幾小時就渾身不對勁、心癢難耐、坐立不安。同時遊戲障礙也可能會和注意力不足、憂鬱、焦慮、睡眠不足、社會適應、生活品質問題連結。

遊戲障礙強調的是玩家的失控行為模式,而非玩遊戲本身這件事;WHO官方也表示,從過去的研究顯示,在所有參與數位或影片遊戲活動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到遊戲障礙影響。李旻珊醫師認為WHO將遊戲障礙列為疾病,主要希望政府醫療單位和醫護人員更重視這個問題,進而發展預防措施及治療方法。

李旻珊醫師表示,其實許多事業成功人士或優秀學生都曾經或是現在藉著遊戲來調劑身心壓力,只要時間分配得宜,讓遊戲適度幫助紓壓,就不用過度緊張,將遊戲列為拒絕往來戶。

防止青少年遊戲成癮中、韓政策行之有年

亞洲各國政府對於電玩遊戲早已採取預防沉迷措施,像是南韓於2011年就已通過法案,規定需要個人身分認證才能進入線上遊戲,並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在午夜至凌晨6點間玩網路遊戲,預防青少年過度沉迷。

中國則在2017年明確規定網路遊戲採實名制,並限制未成年玩家的遊戲消費額和遊戲時間,增列「防沉迷」設置,像是騰訊推出的「成長守護平台」,家長可以透過登入微信去綁定未成年人遊戲帳號,掌握子女登入遊戲時間、線上遊戲消費情形,進而有效管控未成年子女線上遊戲使用時間。

當發現自己疑似沉迷遊戲危機時,李旻珊醫師建議可開始增加其他興趣、轉移注意力,讓其他的趣事來替代遊戲,並請家人、朋友一起協助自己,像是限制自己只能在家中公共區域玩遊戲、一天只能玩2小時、要先完成其他重要事項(如作業、簡報)才能玩遊戲、行動上網方案不要使用吃到飽、吃飯不能使用3C產品等方式。若已經嚴重到影響人際問題、家庭成員衝突,或是有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困擾時,可求助身心科專業人員。

沉迷遊戲是大腦被綁架了?戰勝「遊戲障礙」醫師這樣說…
李旻珊醫師提醒需正視遊戲障礙帶來的影響,若已嚴重成癮可求助身心科。(照片提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四季線上/韋冠宇報導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