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術後併發症同樣危急 醫師呼籲別輕忽頭痛警訊

2021-06-07 07:20
腦動脈瘤術後併發症同樣危急 醫師呼籲別輕忽頭痛警訊

鄭小姐因感覺頭部劇烈疼痛而到院就醫,檢查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且出現水腦及血管痙攣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建輝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前後利用栓塞、放置引流管、抗痙攣藥物等手段積極治療,目前鄭小姐恢復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

鄭小姐因感覺頭部劇烈疼痛而到院就醫,檢查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且出現水腦及血管痙攣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建輝醫師帶領醫療團隊,前後利用栓塞、放置引流管、抗痙攣藥物等手段積極治療,目前鄭小姐恢復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


40歲的鄭小姐工作是婚禮主持人,今年2月中突然劇烈頭痛,就醫檢查後發現腦動脈瘤破裂,因工作緣故希望能夠不用剃髮治療,從他院轉至花蓮慈院做栓塞手術。李建輝醫師指出,動脈瘤破裂屬於腦神經外科中的急症之一,因死亡率極高,即便是及時就醫治療的病患,也有一半的機率死亡,而像鄭小姐這樣,在腦動脈瘤破裂後仍然保持思緒清醒,清楚訴說病況的患者,是非常難得且幸運的。


李建輝醫師表示,動脈瘤並不是腫瘤,而是血管有不正常的凸起,像鄭小姐的情況,就是動脈瘤破掉導致的瀰漫性腦出血。在做完栓塞手術後,鄭小姐向李醫師表達覺得頭痛、意識變差,經過電腦斷層後發現腦中間蝴蝶狀的腦室變寬,是俗稱腦積水的水腦症狀,因此不得不開刀放置引流管,做減壓手術。


鄭小姐在手術後住進加護病房觀察,並於1周後開始覺得左側肢體麻痺無力,李建輝醫師緊急為她做血管攝影,透過和先前的攝影結果對比,判定為血管痙攣。李醫師指出,若是動脈瘤破掉,大約會有3到7成的患者出現血管痙攣的情況,當中約有20~30%的病人會有中風的症狀,經神經外科醫療團隊利用導管的方式,在鄭小姐的內頸動脈滴入抗血痙攣藥物,治療效果良好,於住院期間就能夠自由下床行走,日前已順利出院。


李建輝醫師表示,鄭小姐恢復情形樂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病患始終保持意識清楚,遇到任何不舒服的地方都能立即反應,讓醫療團隊及時掌握寶貴的救治時間。鄭小姐也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幸運的人,腦部出血也沒有影響到語言或手腳協調,在床上躺了1個月,現在每天努力做復健。


李醫師強調,當檢查確定動脈瘤在顱內,且大小超過0.5公分,就需要積極做治療,在動脈瘤破掉前做栓塞手術,這樣治療效果會更好,住院期間也會短很多。通常破裂的動脈瘤,常見大小約在0.5至0.7公分,腦動脈血管瘤越大,血管壁就越薄,也就越容易破裂。如果民眾有動脈瘤家族病史,或是長期習慣性的頭痛,建議可以到醫院作精密的核磁共振檢查。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