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球聽到「趴!」一聲 就醫檢查竟是肘關節內上髁骨折
- 小
- 中
- 大
1名台中14歲劉姓少棒隊投手,因教練安排改練外野位置,不料傳球所需力量遠比投球時更大,導致某次練習傳球時突然聽到「趴!」的聲音,當下手肘劇痛,赴醫經X光檢查,確診為「肘關節內上髁牽拉性骨折」,他擔心此生與棒球無緣,所幸安排手術使用可吸收式骨釘與搭配復健,3個月後可望重返球場。
1名台中14歲劉姓少棒隊投手,因教練安排改練外野位置,不料傳球所需力量遠比投球時更大,導致某次練習傳球時突然聽到「趴!」的聲音,當下手肘劇痛,赴醫經X光檢查,確診為「肘關節內上髁牽拉性骨折」,他擔心此生與棒球無緣,所幸安排手術使用可吸收式骨釘與搭配復健,3個月後可望重返球場。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劉同學是學校棒球隊王牌投手,近期因手部不適,教練暫時將他改調至外野,但因外野傳球時,需要使用的力量比投手投球更大,導致他某次傳球練習時,前臂先用力後伸並外展,之後前臂屈肌猛烈收縮,瞬間造成肘關節內上髁被屈肌群牽拉,導致撕脫骨折。
賴禹呈醫師指出,肘關節內上髁骨折常見於平地跌倒,或是投擲等運動損傷,是常見的肘部撕脫骨折,因投球時內側手肘承受強大的外翻力量,肌肉或韌帶突然猛烈收縮,使附著的內上髁生長板拉斷、撕脫,好發於9至14歲之青少年,最典型的症狀為肘關節內側觸壓疼痛、當手部施力或旋轉時,手肘內側及前臂會痛,若無及時治療,恐造成肘關節功能障礙,影響正常生活。
輕微移位的肱骨內上髁骨折,僅需以石膏固定,2周後拆除石膏再進行功能鍛鍊即可,劉同學因骨折處嚴重移位,需接受開放式復位與內固定手術。傳統手術使用鋼釘固定,半年後需要接受2次手術,將鋼釘取出,復原之路恐更漫長;經與家屬討論,以及患者希望能早日歸隊,故術中使用可吸收式骨釘固定,術後以石膏固定2周,再配合復健,約3個月即可逐漸進行運動訓練,無需再次手術取出骨釘。
賴禹呈醫師提醒,肱骨內上髁骨折是第3常見的兒童肘關節骨折,且一半的案例在受傷時合併肘關節脫臼,務必盡速就醫治療,若檢查發現骨折位移超過5毫米、尺神經受損或骨折碎片嵌入關節的狀況,則需安排手術治療使功能及早恢復。近日青少年運動風氣盛行,小選手們若平日訓練運動會引起關節不適,也需及時就醫檢查,以避免疲勞性傷害累積而導致更嚴重的損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植牙價格背後藏陷阱 便宜植體使用不到2年恐搖晃斷裂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