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惹怒中國 好萊塢舊片翻拍反派改成北韓人
- 小
- 中
- 大
美國米高梅多年前準備重拍舊作「天狐入侵」時,原本打算將中國刻劃成入侵者,但這項決定後來證明是政治自殺,幾經輾轉,最後把侵略者改成北韓,避免遭擁有最大市場的中國報復。
美國米高梅多年前準備重拍舊作「天狐入侵」時,原本打算將中國刻劃成入侵者,但這項決定後來證明是政治自殺,幾經輾轉,最後把侵略者改成北韓,避免遭擁有最大市場的中國報復。
● 為籌錢翻拍舊作 入侵國由蘇聯改成中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2008年,米高梅(MGM)為了別讓公司破產,高層從舊電影片庫中翻箱倒櫃,看看有哪一部電影可以翻拍,最後決定重拍「天狐入侵」(Red Dawn)。
這部1984年的熱門電影,是由查理辛(Charlie Sheen)與派屈克史威茲(Patrick Swayze)主演,他們飾演青少年美式足球隊隊員,在家鄉遭蘇聯共產部隊入侵時,拿著獵槍與土製炸彈守護家園。這部冷戰電影將蘇聯刻劃成威脅美國的邪惡帝國。
「天狐入侵」的故事前提有助米高梅引起青少年觀眾的共鳴。米高梅希望翻拍的新作能引起觀眾回響。其中一名新版編劇帕斯默爾(Jeremy Passmore)問米高梅高層:「那誰是反派。」答案明顯是中國。
● 構思到翻拍歷時兩年多 好萊塢與中國關係轉捩點
就大多數層面而言,大家對從「天狐入侵」翻拍的新作「紅潮入侵」(Red Dawn)沒有什麼印象,當年的票房收入為4500萬美元。反觀當時的「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每部吸金能力為「紅潮入侵」的10倍以上。
當初米高梅高層想翻拍「天狐入侵」到製作完成「紅潮入侵」的這段歷程,從之後幾年的角度來看,可視為好萊塢與其最重要外國市場中國關係變化的轉捩點。
米高梅在2008年經濟大衰退後打算重拍「天狐入侵」,當時的金融危機動搖大家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失業率也居高不下,政府赤字達1兆美元。
另一方面,北京才辦完夏季奧運,中國製造商赴美設廠,這樣的發展是多數美國人從未想像過的。
2010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民調發現,約47%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不利於美國;有近80%稱中國軍隊現代化構成威脅。
因此,編劇帕斯默爾必須開始想像中國入侵的場景,把新的一群青少年描繪成郊區守護者。跟先前許多電影一樣,「紅潮入侵」有機會拍出民眾潛意識中的焦慮感,將這個情緒轉換成大眾娛樂。
● 中國市場吸金能力強 無製片公司敢買版權
在「紅潮入侵」籌備拍攝期間,米高梅貸款金額達37億美元,每年支付的利息約3億美元。米高梅在電影殺青前聲請破產。為了籌錢,米高梅開始出售一些剛完成的作品。其他製片公司開始思索是否要買下「紅潮入侵」版權。
然而,從帕斯默爾被要求將中國描繪成反派,到電影準備上映前這兩年多期間,好萊塢市場有了變化。電影殺青前幾天,「復仇者聯盟」在中國戲院開出紅盤,海撈逾2億美元,讓好萊塢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吸金潛力。
到了2010年年中,電影剪輯完成時,沒有任何好萊塢高層膽敢觸碰把最重要客戶刻畫成反派的電影。因此,對「紅潮入侵」製片而言,這代表唯一的解決辦法必須大費周章,再度更換電影中的敵對國家。
● 入侵國換成北韓 國旗、劇情大搬風
米高梅高層決定,在「紅潮入侵」中,入侵美國的不會是中國,而是北韓。他們認為,北韓是美國真實世界中的敵國。最重要的是,好萊塢電影不會在北韓上映。
電影後製的燙手山芋從米高梅高層手上丟到特效製作公司Custom Film Effects的員工手中。他們的任務不只是把一國國旗換成另一國那麼簡單,因為在整部電影中,隨處可見中國的旗幟和宣傳海報。就連軍人軍服上的肩章也必須更換。最後費時兩個月才完工。
後來,修改版的「紅潮入侵」由與中國沒有商業關係的小公司影域(FilmDistrict)買下,於2012年11月搬上大銀幕,美國票房收入約4500萬美元,雖然不足以收回成本,但可讓米高梅避免遭到報復,以免耗資更龐大的電影無法登上中國戲院。
(中央社)
【原文出處】:憂惹怒中國 好萊塢舊片翻拍反派改成北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