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揪出抗癌心魔 慎防「病上加病」

2022-03-12 18:15
及早揪出抗癌心魔 慎防「病上加病」

近來,許多知名藝人先後傳出罹癌噩耗,有些人樂觀以對、有些人萎靡不振,事實上,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疾病總悄無聲息地找上門,當身體出現警訊時,常已無法避免與疾病正面對決。然而,抗病除了體力要保持好之外,還需要有良好心情調適能力,這件事說來簡單,要做到其實並不容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曾美智指出,過去總以為癌症患者是因患病心情低落而併發憂鬱等問題,然而,後來發現並不單只有心理上的影響,有些癌症本身也有可能使腦部生理構造產生變化,進而影響精神健康。

近來,許多知名藝人先後傳出罹癌噩耗,有些人樂觀以對、有些人萎靡不振,事實上,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疾病總悄無聲息地找上門,當身體出現警訊時,常已無法避免與疾病正面對決。然而,抗病除了體力要保持好之外,還需要有良好心情調適能力,這件事說來簡單,要做到其實並不容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曾美智指出,過去總以為癌症患者是因患病心情低落而併發憂鬱等問題,然而,後來發現並不單只有心理上的影響,有些癌症本身也有可能使腦部生理構造產生變化,進而影響精神健康。

憂鬱影響癌症治療順從度 不只傷心也「傷身」

患者精神健康與癌症預後有緊密關聯,因此,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情緒異常問題對癌症治療來說也相當關鍵。曾美智主任分享,臨床上遇過的癌症患者,來精神科求診時憂鬱症狀多已維持了一段時間。

曾美智主任表示,雖然情緒問題有時難自覺,但若親密家人、朋友多加觀察、留意與提醒,仍然可以趁早發現問題。然而,有些人會認為患者生病後情緒暴躁、低落是理所當然,因而多方包容忍讓,卻忽略了「過度合理化患者的負面情緒」,反而可能會延誤精神科就醫的時機,間接影響患者癌症治療的順從性。

越早介入情緒問題 越快進入癌症「接受」階段

一般來說,確診癌症後之心理反應可分為五階段:
(1)震驚與否認(Shock):當接獲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第一階段通常為「否認」,即不接受自己罹癌的事實,強烈懷疑診斷錯誤,想方設法再三至不同醫院確認。
(2)憤怒(Anger):認知到罹癌現實,然而仍感到委屈、憤怒或覺得不公平,常怨天尤人,抱怨「為什麽是我?」,也常將怒氣發洩至周邊的人身上。
(3)討價還價(Barganing):接受事實,但仍希望藉由付出非治療上的努力來改善,如禱告、拜佛等信仰行為,或東南西北跑透透,不停尋找心目中的「神醫」企圖讓疾病好轉。
(4)憂鬱(Depression):容易被絕望、無助等情緒淹沒,並拒絕他人釋出的善意或援助,治療上更顯消極,如此階段維持時間太長,容易影響癌症治療與預後。
(5)接受(Acceptance):已做好長期抗病的心理建設,治療配合度高。

曾美智主任強調,人在生病時的心理狀態跟多種因素有關,患者本身可能原來就有既存經濟、家庭、人際、職場或個性等問題而長期未獲改善,疾病被診斷後即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患者抗病心態持續在前四個階段卡關,直至生命到了終點都無法「接受」疾病。曾美智主任提醒,此五個階段並非一路到底,中間各階段也可能交替出現,有時可接受,有時還是有害怕和憂鬱的情緒。在抗癌的路上若感到無助、絕望,除了周邊親友多給予支持與陪伴之外,適時尋求藥物緩解心理問題也是解決方式之一。「接受」疾病才可以開始去思考,當生命若有限時的相關議題,如有想完成或待交代的事,如:和家人間未化解的衝突、想在未來對家人(特別是未成年孩子)說的話、財務安排…等。有足夠的時間處理,離去的時候到了也較不會有遺憾。

醫療發展快速 癌症不再等於絕症

隨著醫學發展進步,現今癌症治療相較過去有更多種方式,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藥物也持續往疾病治療與生活品質的維持中取得平衡,因此,癌症與絕症並不劃上等號,也不代表患病後即無法正常生活。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調整心態配合醫療,才可得到最佳的治療結果。

曾美智主任呼籲,患者要避免以訛傳訛、道聽塗說,儘量從醫護團隊方面獲取正確疾病資訊,以免造成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認為患病就等於無藥可醫,或甚至擅自以民俗療法取代藥物治療,事實上,以科技發展的速度及醫療的角度看來,癌症治療或許並不像患者想像的如此悲觀。

及早揪出抗癌心魔 慎防「病上加病」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曾美智

【延伸閱讀】

癌症治療副作用難忍 「中醫輔療」增添抗癌能量

「抗癌鬥士」化衝擊為養分 第二次新生活得比過去精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