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全身病! 女主管竟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 小
- 中
- 大
您是否有軀幹、手腳、乃至頭皮出現紅色斑塊、上面覆蓋白色皮屑,而且四肢關節腫痛難受?是的話,您可能不只得了「乾癬」,甚至有「乾癬性關節炎」!
您是否有軀幹、手腳、乃至頭皮出現紅色斑塊、上面覆蓋白色皮屑,而且四肢關節腫痛難受?是的話,您可能不只得了「乾癬」,甚至有「乾癬性關節炎」!
阿嬌(化名)今年56歲,在一家公司擔任主管,長年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她在44歲時罹患乾癬,除了皮膚癢之外,後續出現關節腫痛,兩腳關節的症狀嚴重到走路都不舒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進一步就醫檢查,才被確認是『乾癬性關節炎』。
由於阿嬌的體態較為豐腴,BMI值高達28,加上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C肝等共病,且又是B型肝炎帶原者,一開始僅以消炎止痛藥等傳統方式治療;但效果不彰。所幸阿嬌符合健保生物製劑治療資格,在醫師建議下先經肝膽腸胃科醫師治療,清除C肝、並將B肝病毒量壓低,後續採用生物製劑治療,讓她多年來的皮膚問題得以大幅改善、關節炎症狀也消退許多,阿嬌終於能恢復正常生活。
皮膚乾癬有時只是冰山一角 患者應留意「乾癬性關節炎」上身
診治個案阿嬌的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世滋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衡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造成皮膚細胞增生過快,身體各處出現一塊一塊或一大片紅腫皮疹,讓患者感到不適,尤其冬天時常見厚厚的銀色白屑、脫皮,在中國被稱為「銀屑病」。此外,乾癬也有可能併發關節紅腫熱痛及著骨處病變,形成乾癬性關節炎。在性別屬性上,男女病患約1:1、任何年齡層都有,而以40、50歲以上中壯年較多些。
據國外研究統計,全球約有1.25億人受乾癬困擾,全台則約有8到10萬名患者,其中約3成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如加上未經歷皮膚乾癬、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逾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
有此一說:「乾癬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佔冰山的一小部份,臨床上看到的皮膚乾癬只是冰山表面一角,除了注意表面的乾癬症狀,更要留意冰山下的其他共病。
疾病表現複雜 及時診斷與積極治療是關鍵
蔡世滋醫師說,依疾病分類準則,患者有皮膚或指甲乾癬(包括點狀凹陷、甲床剝離、指甲板下角質增生、甲床鮭魚色斑…等),併有關節炎(紅腫熱痛),就可說是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可以侵犯任何關節,好發於手指或腳趾關節,甚至有時關節及旁邊組織整個腫脹,外觀形狀類似香腸。臨床上乾癬性關節炎可分為五種樣態,包括不對稱性多發或少發關節炎、對稱性多發關節炎、脊椎關節炎、主要遠端指間關節炎、削殘性關節炎(骨頭關節嚴重破壞變形)。也因為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多樣,容易混淆為其他疾病,一旦關節受損,往往不可回復,需要及時診斷與積極治療。
皮膚及關節兼顧治療 生物製劑提升生活品質
若得到乾癬性關節炎,該先治療皮膚還是關節?蔡世滋說「兩者可以兼顧治療」。他解釋,皮膚乾癬可透過照光、外用藥膏及口服藥物進行治療;若引發乾癬性關節炎,治療選擇上除了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及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DMARDs)外,近20年來陸續出現多種「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後,更能達到皮膚及關節一起治療的效果。
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健保已有給付上述藥物,可以改善患者關節症狀,並緩解關節破壞與變形。如患者經傳統治療方式無效或無明顯改善,經醫師完整的評估後,可使用這些藥物治療,以避免及減少關節變形,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即便是想懷孕或有生育計畫的女性患者,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以安全使用的生物製劑,可達到治療及懷孕兩全其美的目標。
蔡世滋醫師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是個長期疾病,患者要學會怎麼去共存,除了良好的生活型態、維持理想體重外,配合醫師的治療及家人支持皆很重要。選擇適合的藥物,可大幅改善症狀,並能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2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