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陰霾瀰漫社會 民眾心理創傷該如何修復?
- 小
- 中
- 大
梨泰院踩踏事件過去一個多禮拜,各界急著了解哪個環節出了錯、該怎麼避免事故發生,這些似乎漸漸有了答案,然而家屬、倖存者,甚至是不在場的一般大眾,不論是誰都被這悲劇籠罩,一個快樂的萬聖節活動突然就變了個調,造成的衝擊、創傷之大,內心似乎無法回到健康的狀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花蓮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陳麗美表示,「這都是會康復的」。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梨泰院踩踏事件過去一個多禮拜,各界急著了解哪個環節出了錯、該怎麼避免事故發生,這些似乎漸漸有了答案,然而家屬、倖存者,甚至是不在場的一般大眾,不論是誰都被這悲劇籠罩,一個快樂的萬聖節活動突然就變了個調,造成的衝擊、創傷之大,內心似乎無法回到健康的狀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花蓮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陳麗美表示,「這都是會康復的」。
法律諮詢能追究事故問題 但創傷需心理諮商
在一開始大部分民眾似乎都會從理智上爭取公平正義,或是從法律上來追究事件。陳麗美理事長表示,在事件發生後第一階段,法律諮詢的需求會比心理諮詢的需求大很多,像這次梨泰院踩踏事件也是,一開始都在追究哪個環節出問題,因事件而產生的負面情緒,也在這段時間裡自我療癒漸漸恢復了。
不過仍有許多人被負面情緒籠罩,這是法律諮詢無法解決的,像家屬、倖存者甚至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而一般大眾也在不斷接收來自新聞、網路、電視等媒體傳播的事故消息後,因而感到不安、悲傷,事故的畫面不斷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但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5),透過網路、電視等媒體,因影像或圖片而暴露在創傷事件細節中的一般大眾,並不適用於PTSD的診斷,陳麗美理事長表示,這些一般大眾可能是「替代性創傷」。
不安的事故細節不斷傳播 創傷可能遍及社會
在梨泰院踩踏事件發生的最初幾個小時內,社群媒體出現大量令人感到不安的圖片、影片,事件造成的創傷可能不僅止於受害者,而是遍及南韓社會的各個角落。陳麗美理事長表示,若媒體不斷的傳播、報導這些未經處理、修飾的畫面和文字,讓民眾過度暴露在這些細節中,有些人可能比較容易焦慮、恐慌,或是過去有些不愉快的經驗,當他沒有預期會看到這些畫面、訊息,或是這些很容易和他過去的經驗連結時,就會引發比較急性的精神症狀反應。
替代性創傷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修復?
替代性創傷的行為及情緒反應,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類似,都會有不安、害怕、恐懼、悲傷等感受,腦海中不斷回放事故畫面(flashback)、有睡眠困難等情緒行為反應。當民眾有這些情緒行為反應時,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減少接觸創傷相關的訊息,或是投入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活動,讓這些負面情緒獲得一定的緩解,也可以找人談談自己的感受。
陳麗美理事長表示,有些人是被症狀逼著必須去正視他心理上的傷害,但在心理治療上,當事人自己有意願,或是他自己有所覺察,願意整理自己過去的傷害,是治療的第一步,在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會跟隨著個案的速度,依據每個人的自我功能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如:談話式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等,或者轉介給醫生,提供藥物治療、住院治療,幫助他慢慢恢復到心理健康的狀態,這都是會康復的。
【延伸閱讀】
梨泰院踩踏意外引全球關注 「I Can Help」訓練民眾應變能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7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