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勢在必行 AI如何幫助「精準醫療」?
- 小
- 中
- 大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昱僑報導】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引起了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尤其在醫療領域,利用AI技術輔助醫師進行精準診斷和治療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大型AI語言模型技術在社群當中投下震撼彈,CHATGPT、Midjourney等應用AI不斷創新,與科技最密不可分的「醫療領域」也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COVID-19 疫情加速數位科技應用發展,AI已列為各國競爭力重點發展項目。根據2022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政府積極推動AI發展,有大數據運算平臺、創新研究中心的機構來完善基礎研發環境;硬體面則是規劃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科技,強化AI發展的心臟。 作為民主國家的一員,臺灣主張「以人為本的 AI」價值理念,尊重自由與基本人權,AI將做為增進人類福祉的角色登台,後續臺灣的AI政策將依循這個理念持續培育AI領域人才、發展相關技術;特別重視資料治理及落實AI倫理法制,避免AI之便反成混亂之源,因此科技倫理的初衷必須「以終為始」,發展技術前必須基於真實議題出發,才能從長計議建構AI的發展環境,讓更多民眾受益於AI。 要達到精準醫療的共同遠景,大型AI技術必不可少,一起關注AI新興技術如何影響臨床醫療、以及在醫療領域實際的應用案例吧! 何謂「大型AI語言模型」? 大型AI語言模型是指基於「深度學習演算法」(deep learning),利用大規模的資料庫做為訓練AI自然語言的處理模型,根據學習資源本身的準確性、真實性、實用性,大幅度影響AI學習的結果,這種新興技術可以有效地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並在實現問答、對話等任務時更具有優勢,也更具參考價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HATGPT(Conversational Heterogeneous Aggregation Transformer),它結合了多種不同領域的知識,同時能夠進行多輪對話和情感分析,許多人都表示,在對話的過程中備受啟發,雖然常常獲得的回答準確性堪憂,但作為搜索、邏輯統整、程式語言的輔助工具,效果驚艷許多民眾。 此外,還有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等其他類型的大型AI語言模型也被廣泛應用於自然語音處理中。 雖然目前該技術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計算量巨大、訓練時間長等問題,但隨著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不斷升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AI技術在醫療有哪些應用? 1、診療的應用: 最為常見的應用包括問診、輔助診斷、預後評估, AI技術可以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深度分析來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從而幫助人們快速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並提供即時的醫療建議。 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智慧問診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利用大型語言模型來幫助基層醫護人員快速判斷患者的情況,甚至給予初步的即時診斷,對於改善基層診所床位使用率、減輕門診壓力等方面都有極大助益。 2、協助診斷: 在臨床上AI能夠協助醫生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資料比對、蒐集、方案建議,例如癌症、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等等方面AI都已經有實際的診斷應用。 「智慧化」使醫生們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診斷進度,鎖定特定類型的腫瘤,並根據每位患者個體差異,與使用者互動蒐集回饋,分析使用者喜好,根據使用者調整模型,量身打造治療方案,利用AI工具更好的追蹤病人狀態。 這將從「以治癒為導向」到「預防至上」達到醫療照護普及的型態轉變,智慧化管理的應用有望降低醫療人力成本。 3、藥物設計和製造: 製藥由於過程複雜,受高昂成本和人力所限制,過去藥品的研發是相當漫長的過程,需要設想多種用藥情境、排除干擾因素、測試安全性與功效,審核過關後才能進入人體,但仍無法捕捉大部分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或安全風險,但是 AI 可以藉由處理海量數據,快速模擬用藥情境,大大加速藥品開發流程。 實際上AI已經在許多藥物設計上做出貢獻,美國波士頓生技公司經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後,成功成為全球第一個由AI設計研發,並成功進入臨床階段的抗癌抗體,仰賴的是AI能夠「模擬人體」內的免疫系統運作,這項技術在生物工程學界掀起革命,更立下AI製藥重要的里程碑。 AI趨勢對於精準醫療有何助益? 1、醫療能量重新分配: 醫療專業人員稀缺,醫療人員需要多年的專業培養,況且醫療單位一人分飾多角已是常態,在前線的醫療人員常背負龐大壓力,急診室常見醫護人員與焦急的病患家屬發生衝突,醫療能量不足造成的不僅是病患就醫效率慢、更造成醫護人員身心疲憊。 許多病症其實早期治療都能康復,但有些民眾諱疾忌醫,直到病症變得危及才願意走進醫院,就很難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甚至可能產生併發症,最後只能採取消極的治療。 若有AI智能輔助初期症狀就快速引導民眾就醫,就可以更快速的進入就診環節,幫助醫院制定優化治療策略,調度人力、物資、設備等資源,使醫院運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醫護人員更能專注於對於病患身心的安撫與診斷。 2、應對流程系統化 在醫院內部東奔西跑的庶務能夠簡化,甚至AI技術有望可以針對個人治療方案個性化,突破口是AI準確性達到可考醫療標準,能即時給予民眾準確醫療建議,甚至對民眾緊急情況的感知、處理、應對,以期實現更完善的智能化管理。 3、政商民合作推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政府對精準醫療的推動力度增強,相信未來AI技術在醫療領域中仍會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空間,精準醫療將成為一個更加普及和完善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要利用AI技術實現精準醫療,法律規定以及落實質量管理,網路無國界,慎防虛擬犯罪。 綜上所述,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醫療用AI模型也有MONAI、BioNeMo等AI技術在製藥研發、資訊整合和醫療影像應用方面。 AI趨勢時代來臨,健康你我有關 吸取新冠肺炎的經驗,後疫情時代國內醫療需要未雨綢繆,面對短時間內的醫療需求暴增,科技的進步勢必要補位基礎能量的消耗,協助專家學者能夠通過統整AI的方式不斷與時俱進。 然而,民眾需要注意甚麼呢? 輔助參考用 首先我們需要瞭解,這些AI工具背後所使用的演算法方式和其可信度目前都還在「參考」階段,但隨著AI模型深度學習、調整,未來可期成為合用的輔助工具。 共同監督 使用這些AI技術時可以透過國家相關法令共同監督,但使用資訊前必須查考資料真實性,並且確定使用資訊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免得方便不成還落入法網。 隱私權問題 AI在各個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大部分民眾最為擔心的部分是隱私資料的外流,建議個人重要資訊、信用卡等等都不要存放、展示於設備上,也不要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APP,使用AI工具時建議先了解相關背景,前日就有民眾下載到山寨版ChatGPT APP(目前並無APP版本),信用卡遭盜刷1200 $,因此建議透過查考再使用,註冊帳號時需要特別注意外流,以免遭有心人士盜取。 【延伸閱讀】提升智慧醫療品質! 亞東醫院正式啟用智能化實驗室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奇異醫療結盟 創腦轉移瘤分析AI模型加速辨識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5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昱僑報導】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引起了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尤其在醫療領域,利用AI技術輔助醫師進行精準診斷和治療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大型AI語言模型技術在社群當中投下震撼彈,CHATGPT、Midjourney等應用AI不斷創新,與科技最密不可分的「醫療領域」也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COVID-19 疫情加速數位科技應用發展,AI已列為各國競爭力重點發展項目。根據2022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政府積極推動AI發展,有大數據運算平臺、創新研究中心的機構來完善基礎研發環境;硬體面則是規劃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科技,強化AI發展的心臟。
作為民主國家的一員,臺灣主張「以人為本的 AI」價值理念,尊重自由與基本人權,AI將做為增進人類福祉的角色登台,後續臺灣的AI政策將依循這個理念持續培育AI領域人才、發展相關技術;特別重視資料治理及落實AI倫理法制,避免AI之便反成混亂之源,因此科技倫理的初衷必須「以終為始」,發展技術前必須基於真實議題出發,才能從長計議建構AI的發展環境,讓更多民眾受益於AI。
要達到精準醫療的共同遠景,大型AI技術必不可少,一起關注AI新興技術如何影響臨床醫療、以及在醫療領域實際的應用案例吧!
何謂「大型AI語言模型」?
大型AI語言模型是指基於「深度學習演算法」(deep learning),利用大規模的資料庫做為訓練AI自然語言的處理模型,根據學習資源本身的準確性、真實性、實用性,大幅度影響AI學習的結果,這種新興技術可以有效地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並在實現問答、對話等任務時更具有優勢,也更具參考價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HATGPT(Conversational Heterogeneous Aggregation Transformer),它結合了多種不同領域的知識,同時能夠進行多輪對話和情感分析,許多人都表示,在對話的過程中備受啟發,雖然常常獲得的回答準確性堪憂,但作為搜索、邏輯統整、程式語言的輔助工具,效果驚艷許多民眾。
此外,還有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等其他類型的大型AI語言模型也被廣泛應用於自然語音處理中。
雖然目前該技術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計算量巨大、訓練時間長等問題,但隨著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不斷升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AI技術在醫療有哪些應用?
1、診療的應用:
最為常見的應用包括問診、輔助診斷、預後評估,
AI技術可以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深度分析來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建議,從而幫助人們快速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並提供即時的醫療建議。
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智慧問診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利用大型語言模型來幫助基層醫護人員快速判斷患者的情況,甚至給予初步的即時診斷,對於改善基層診所床位使用率、減輕門診壓力等方面都有極大助益。
2、協助診斷:
在臨床上AI能夠協助醫生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資料比對、蒐集、方案建議,例如癌症、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等等方面AI都已經有實際的診斷應用。
「智慧化」使醫生們可以更容易地掌握診斷進度,鎖定特定類型的腫瘤,並根據每位患者個體差異,與使用者互動蒐集回饋,分析使用者喜好,根據使用者調整模型,量身打造治療方案,利用AI工具更好的追蹤病人狀態。
這將從「以治癒為導向」到「預防至上」達到醫療照護普及的型態轉變,智慧化管理的應用有望降低醫療人力成本。
3、藥物設計和製造:
製藥由於過程複雜,受高昂成本和人力所限制,過去藥品的研發是相當漫長的過程,需要設想多種用藥情境、排除干擾因素、測試安全性與功效,審核過關後才能進入人體,但仍無法捕捉大部分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或安全風險,但是 AI 可以藉由處理海量數據,快速模擬用藥情境,大大加速藥品開發流程。
實際上AI已經在許多藥物設計上做出貢獻,美國波士頓生技公司經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後,成功成為全球第一個由AI設計研發,並成功進入臨床階段的抗癌抗體,仰賴的是AI能夠「模擬人體」內的免疫系統運作,這項技術在生物工程學界掀起革命,更立下AI製藥重要的里程碑。
AI趨勢對於精準醫療有何助益?
1、醫療能量重新分配:
醫療專業人員稀缺,醫療人員需要多年的專業培養,況且醫療單位一人分飾多角已是常態,在前線的醫療人員常背負龐大壓力,急診室常見醫護人員與焦急的病患家屬發生衝突,醫療能量不足造成的不僅是病患就醫效率慢、更造成醫護人員身心疲憊。
許多病症其實早期治療都能康復,但有些民眾諱疾忌醫,直到病症變得危及才願意走進醫院,就很難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甚至可能產生併發症,最後只能採取消極的治療。
若有AI智能輔助初期症狀就快速引導民眾就醫,就可以更快速的進入就診環節,幫助醫院制定優化治療策略,調度人力、物資、設備等資源,使醫院運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醫護人員更能專注於對於病患身心的安撫與診斷。
2、應對流程系統化
在醫院內部東奔西跑的庶務能夠簡化,甚至AI技術有望可以針對個人治療方案個性化,突破口是AI準確性達到可考醫療標準,能即時給予民眾準確醫療建議,甚至對民眾緊急情況的感知、處理、應對,以期實現更完善的智能化管理。
3、政商民合作推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政府對精準醫療的推動力度增強,相信未來AI技術在醫療領域中仍會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空間,精準醫療將成為一個更加普及和完善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要利用AI技術實現精準醫療,法律規定以及落實質量管理,網路無國界,慎防虛擬犯罪。
綜上所述,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醫療用AI模型也有MONAI、BioNeMo等AI技術在製藥研發、資訊整合和醫療影像應用方面。
AI趨勢時代來臨,健康你我有關
吸取新冠肺炎的經驗,後疫情時代國內醫療需要未雨綢繆,面對短時間內的醫療需求暴增,科技的進步勢必要補位基礎能量的消耗,協助專家學者能夠通過統整AI的方式不斷與時俱進。
然而,民眾需要注意甚麼呢?
- 輔助參考用
首先我們需要瞭解,這些AI工具背後所使用的演算法方式和其可信度目前都還在「參考」階段,但隨著AI模型深度學習、調整,未來可期成為合用的輔助工具。
- 共同監督
使用這些AI技術時可以透過國家相關法令共同監督,但使用資訊前必須查考資料真實性,並且確定使用資訊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免得方便不成還落入法網。
- 隱私權問題
AI在各個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大部分民眾最為擔心的部分是隱私資料的外流,建議個人重要資訊、信用卡等等都不要存放、展示於設備上,也不要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APP,使用AI工具時建議先了解相關背景,前日就有民眾下載到山寨版ChatGPT APP(目前並無APP版本),信用卡遭盜刷1200 $,因此建議透過查考再使用,註冊帳號時需要特別注意外流,以免遭有心人士盜取。
【延伸閱讀】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奇異醫療結盟 創腦轉移瘤分析AI模型加速辨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5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