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時代「超級細菌」將稱霸? 專家:每年恐將奪走3.3萬條人命

2023-06-20 12:00
後新冠時代「超級細菌」將稱霸?  專家:每年恐將奪走3.3萬條人命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3年,最近在我國又拉出第四波大流行。新冠病毒威脅尚未遠離,醞釀中的隱形風暴:「抗生素抗藥性疫情細菌」盛行率,同樣不可輕忽,一旦染疫同時合併感染某些抗藥菌,住院時間可能延長2至3倍。如果漠視抗藥性細菌,預估2050年,台灣每年將有3.3萬人因感染導致死亡,超過2021年國人前6大癌症(肺癌、肝癌、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與口腔癌)致死人數的總和。

潮健康/林昱彣

新冠疫情後「抗藥菌」來勢洶洶  專家:未來恐每年奪3.3萬人命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3年,最近在我國又拉出第四波大流行。新冠病毒威脅尚未遠離,醞釀中的隱形風暴:「抗生素抗藥性疫情細菌」盛行率,同樣不可輕忽,一旦染疫同時合併感染某些抗藥菌,住院時間可能延長2至3倍。如果漠視抗藥性細菌,預估2050年,台灣每年將有3.3萬人因感染導致死亡,超過2021年國人前6大癌症(肺癌、肝癌、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與口腔癌)致死人數的總和。

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威脅,可能更勝新冠病毒?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邱政洵教授指出,先前收治一名51歲女性患者,因發燒、咳嗽、身體疼痛住院,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經X光檢查顯示雙側肺浸潤,住院期間因呼吸窘迫持續惡化、轉入加護病房,最後插管治療。

沒想到治療期間先後感染綠膿桿菌過往被稱為「超級細菌」的「抗碳青黴烯抗藥性腸桿菌(CRE)」中的克雷伯氏肺炎菌(又稱KP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一度出現敗血症、腎功能低下等危急徵狀,所幸經更換抗生素治療後才終於脫險。

新冠期間抗藥菌盛行率增加? 12歲童「連續燒1個月」才倖免於難

新冠期間抗藥菌盛行率增加? 12歲童「連續燒1個月」才倖免於難

國際研究顯示,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部分抗藥性細菌盛行率暴增約2倍;而在國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根據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管理系統最新一季監視報告,新冠疫情期間醫院加護病房檢出的抗藥性病原菌占比普遍升高。

王復德理事長表示,抗藥性病原菌占比又以區域醫院加護病房增幅較大,例如特定病原菌檢出碳青黴烯類具抗藥性之綠膿桿比率由2013年的14.3%增加至2022年第2季的17.2%,相較於2021年,增幅為4.9%,推測此與抗生素新藥補給不足、替代藥物效果未達預期等有關。

不只是醫院加護病房,社區中可能也有抗藥性菌風險。邱政洵教授指出,日前一名12歲男童,因右臀部疼痛和間歇性發燒4天赴急診就醫,檢查發現感染多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此菌不僅造成男童肺栓塞,還合併化膿性髖關節膿腫,經長達1個月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才得以出院回家。

抗藥菌殺傷力堪比致命癌症? 全球公認6大「逃跑菌」恐無藥可醫

抗藥菌殺傷力堪比致命癌症? 全球公認6大「逃跑菌」恐無藥可醫

邱政洵教授指出,若放任細菌抗藥性的盛行率持續惡化,估計到西元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病原感染,相當全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台灣屆時每年也估計將有超過3.3萬人因此喪命,相當於2021年肺癌、肝癌、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與口腔癌等前6大致命癌症所造成的死亡總和,是肺癌死亡人數的3倍以上。

而前述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pneumoniae)、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屎腸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腸內菌屬(Enterobacterspecies),取其英文字首合稱為「ESKAPE」,是全球公認的6大恐面臨無藥可用的抗藥菌,亟需被重視。

肺炎感染致死率高 儲備抗生素新藥刻不容緩

要如何才能幫助持續增溫的抗藥性公衛危機降溫?聯合國呼籲各國增加創新且可負擔的抗生素藥物投資,以確保對抗超級細菌的強效武器佈署到位。台灣美國商會日前發表《2023台灣白皮書》也提到,除了國際抗生素供應不足,國內部分藥品價格過低、藥業無法持續供藥甚至退出市場,也可能是導致缺藥危機的原因。因此建議政府獎勵抗生素引進、研發、創新,健保給付規則應予以適度獎勵,同時檢討藥價政策及保障現有抗生素,協力對抗超級細菌。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也認同,國內應加速抗生素新藥審核與合理納健保,並且及時補充感染專業人力。然而,相較於近年越來越多癌症新藥相繼問世,近年抗生素新藥研發速度卻逐漸放緩。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陳宜君理事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報告指出,自2017年以來,只有12種抗生素獲得批准。

陳宜君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先前國外一項針對腫瘤專科醫師調查顯示,若抗藥性問題持續惡化,未來包括化療、幹細胞移植治療等預後都可能受到衝擊,該項針對100位英國腫瘤專科醫師的調查當中,近3成(28%)醫師認為5年內癌症治療選擇就可能因為抗藥性問題而受限。

抗藥菌之戰就像在打「棒球賽」? 細菌抗藥性增加當心勝投變敗投

抗藥菌之戰就像在打「棒球賽」? 細菌抗藥性增加當心勝投變敗投

王復德理事長表示,抗生素抗藥性的情況如同「棒球賽」:抗生素如同投手、細菌像打擊手,當三振率高的強投被濫用、頻繁登場,導致球路被打擊手摸透,勝投也會變敗投。另一種情況是,即使投手再強,但肩負後線防守重責的內外野手能力太差,例如加護病房與身上有多處管路等免疫力相對較低的患者,再厲害的投手(強效抗生素)也可能失效,導致打擊手(細菌)頻頻上壘得分,此時則需要特殊專長、可對症治療的投手緊急救援。

而急性感染的治療是一場時間之戰,強調快速對症,但是臨床現況常常是病人已躺在病房,醫師知道有對症的新藥,但礙於藥證審核與健保給付速度而無法使用,只好處方效果可能相對較低且藥價相對低的老藥或替代藥物。而為了扼殺病菌,醫師不得不加重老藥或替代藥物的劑量,長期也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抗藥性加劇、醫藥支出加重的惡性循環。

陳宜君理事長進一步強調,感染症治療重視因人而異、究因解決、對症下藥、因時制宜等4大原則,即使對抗同一種細菌,也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同一種抗生素。門診中常遇到病人同時懷孕、患有肝腎疾病或過敏,使用既有藥物出現明顯的副作用;而家屬上網搜尋發現國外有更好的新藥,詢問醫師卻獲得「國內沒有引進」的無奈回覆。

儲備抗生素新藥+專業人力  共創病人、醫療與社會三贏

目前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共同提出「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感染管制品質提升計畫」,除了在醫療處置層面,導入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計畫,透過「高度管制性抗微生物製劑使用暨抗藥性照護量表」,針對高度管制性抗微生物製劑的病人,進行完整的個人化感染管理,將評估專業依據嚴重感染症照護評估納入健保支付項目。

同時獎勵醫療院所除了在人力結構面上符合評鑑標準,也能訂定管理規劃與內部獎勵制度,或是針對感染管制人員訂有攬才、育才、留才計畫,落實對感染專業的重視;同時降低整體醫療成本,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依研究預期可撙節19.8億元抗微生物製劑藥物費用支出,共創病人健康、醫療安全、社會安定三贏。

 

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國內「腸病毒」大爆發! 典型症狀竟不是腹瀉? 中醫師曝「4方劑」緩解症狀
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變多? 專家曝:「心腎共病」人口暴增 恐成糖友最大威脅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