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少年憂鬱症 陪伴傾聽代替指責

2023-09-24 14:00
面對青少年憂鬱症 陪伴傾聽代替指責

隨著時代進步,憂鬱症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文明病」之一。然而環境的變化不只會對成年人帶來影響,兒少的情緒問題也更加需要被重視。許多家長認為成長階段鬧脾氣是「正常的過程」,導致容易低估孩子心理健康層面的需求,錯過適當介入的時機。若孩子長期獨自面對無處抒發的負面情緒,除了容易罹患憂鬱症外,還可能出現「自傷」行為。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隨著時代進步,憂鬱症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文明病」之一。然而環境的變化不只會對成年人帶來影響,兒少的情緒問題也更加需要被重視。許多家長認為成長階段鬧脾氣是「正常的過程」,導致容易低估孩子心理健康層面的需求,錯過適當介入的時機。若孩子長期獨自面對無處抒發的負面情緒,除了容易罹患憂鬱症外,還可能出現「自傷」行為。

分辨孩子情緒低落 還是罹患憂鬱症

小美原本是老師和同學眼中個性活潑開朗、成績優秀的模範生,然而升上國中後,除了在新班級沒有交到知心朋友外,因為課業繁重,小美時常熬夜讀書,週末也要整天補習。兒童和青少年的心智尚在發展階段,容易受到內外在壓力事件影響,除了家族中有憂鬱症病史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外,家庭關係失和、校園和網路霸凌、菸酒及非法藥物濫用等,都是需要重視的精神健康風險因子。

恩主公醫院精神科李律恩醫師說明,和兒童相比,憂鬱症較常發生在青少年族群,當孩子出現情緒低落、易怒、對原本喜愛的人、事、物提不起興致,或食慾和活動力下降、體重成長停滯、睡眠障礙等狀況超過兩週,可能是憂鬱的徵兆,若負面情緒難以抒發,甚至可能會以「自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正遇到困難和挫折,如割傷、戳傷、咬傷、大力碰撞等。

負面情緒累積多 造成身心負成長

李律恩醫師表示,憂鬱症發生時情緒會失去正常反應,呈現持續悲傷、無法感受到快樂的狀況,若孩子碰到有趣的事也無法被逗笑、發生好事也開心不起來,就可能有憂鬱傾向。面對青少年憂鬱症,除了尋求精神科幫助外,在生理方面維持規律作息、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及適當運動等習慣,可以促進體內相關激素與機制分泌、運作;心理方面,親友師長可以用陪伴和傾聽代替批評和指責,並支持孩子培養紓壓的興趣,平時透過聊天讓孩子能表達負面情緒,同時建立信任感、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等正向情緒。

李律恩醫師提醒,孩子出現情緒行為問題甚至自傷,多是在表達自己遇到挫折和困難,甚至可能是憂鬱的徵兆,若父母、老師、照顧者能夠傾聽孩子的情緒表達,更有機會找出情緒背後的困難,並陪伴孩子一同面對成長的挑戰。

【延伸閱讀】

秋老虎發威注意熱傷害!服用「這些」藥應留心 國健署授4招遠離熱傷害

婦罹乳癌怕化療 1年內早期變晚期、HRE2陽性轉陰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2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