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臺灣腦庫」啟用! 藥物研發可望再精進
- 小
- 中
- 大
腦庫是蒐集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比如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先進國家的腦科學研究,是國力強弱的指標之一,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五十多個腦庫。臺灣大學自 2017 年起,從無到有、歷經六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建立臺灣第一個腦庫,將於 2023 年11月5日上午,台大醫學院舉行「臺灣腦庫」的揭牌典禮。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腦庫是蒐集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比如失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先進國家的腦科學研究,是國力強弱的指標之一,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五十多個腦庫。臺灣大學自 2017 年起,從無到有、歷經六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建立臺灣第一個腦庫,將於 2023 年11月5日上午,台大醫學院舉行「臺灣腦庫」的揭牌典禮。
首座「臺灣腦庫」克服困難! 籌建六年終啟用
臺灣在大約三十年前的1990年代,就有包括病友、醫師、學界等,陸續提議建立腦庫。基於種種原因,這些呼籲僅止於倡議階段。自2017年起由醫學院謝松蒼教授,帶領「腦庫工作小組」啟動籌劃建置臺灣第一個腦庫的艱鉅工程。
「臺灣腦庫」全稱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臺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臺灣過去並沒有建立腦庫的經驗,臺灣大學腦庫工作小組同仁,因此分階段、逐步克服重重困難。
成立需修改法源 選送神經病理醫師國外進修
第一階段 (2017-2019) 為腦庫評估與規劃,特別是尋求成立腦庫的法源依據。謝教授領導的團隊首先檢視與腦庫有關的法律,發現所有的法規,都是在有腦庫的概念之前所訂立、並不符合時代的需要,無法在臺灣設立腦庫!也因此謝教授,帶領同仁奔走於不同的政府機關之間,尋求解決的方案,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於2019年衛生福利部做了行政解釋,讓腦庫的成立有法源的依據。
第二階段 (2020-2023) 為腦庫建置,包括文件、制度的建立,人員培訓,以及腦庫的實體工程。現有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所有規範、相關的文件、與規定,都是病人手術後「剩餘檢體」的收集。而「腦庫」則是病友往生以後,才能取
腦作病理診斷與研究,因此所有文件,都需要重新修改與調整。這一階段,臺大同時禮聘、請教國外腦庫專家,以國際標準,建置腦庫的硬體工程。神經病理醫師的診斷是腦庫成功的關鍵,臺大醫院因此選送神經病理醫師至國外知名腦庫進修。即便如此的充分準備,在法規面,仍然有障礙存在,張副校長和謝教授拜訪各個機關,溝通、協調。終於再歷經三年的努力,在今年(2023)得到衛生福利部核准成立「臺灣腦庫」。
致力永續「有溫度的腦庫」 探究疾病、研發藥物
先進國家的腦庫,是由政府依據醫療科技政策,成立腦庫;臺灣的腦庫比較特別,則是因為病友主動捐腦的大愛,感動包括學界、醫界以及政府相關人員。臺灣大學也秉持這種精神,打造一個「有溫度的腦庫」,成為腦疾病研究、教學的中心,期待可以為台灣的腦科學研究貢獻心力。
【延伸閱讀】
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8%! 遵循10招降低失智症風險
國人最新十大癌症排名曝!肺癌擠下15年冠軍大腸癌 胰臟癌殺進前10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8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