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入侵校園? 關於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疾管署全解析
- 小
- 中
- 大
近期中國大陸傳出黴漿菌感染疫情,使得國人聽聞「黴漿菌」色變!28日晚間,台中有國小及幼兒園傳出病例,台中市教育局也證實接獲通報,國小及幼兒園各有1例,但尚無校園群聚感染的情況發生。但有媒體報導以「黴漿菌入侵校園」為標題,疾管署嚴正加以回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近期中國大陸傳出黴漿菌感染疫情,使得國人聽聞「黴漿菌」色變!28日晚間,台中有國小及幼兒園傳出病例,台中市教育局也證實接獲通報,國小及幼兒園各有1例,但尚無校園群聚感染的情況發生。但有媒體報導以「黴漿菌入侵校園」為標題,疾管署嚴正加以回應。
用「入侵校園」詞語實在過頭 羅一鈞:台灣1年4季均可見感染案例
針對「黴漿菌入侵校園」的新聞標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黴漿菌長年一直是校園學童常見的致病菌,用「入侵校園」詞語實在過頭。校園學童原本就是好發年齡層,臨床兒科醫師也是經年累月在診治感染黴漿菌兒童,非今年才遇到黴漿菌。
羅一鈞說明,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台灣1年4季均可見感染案例,唯好發於春、夏之交及秋天,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根據台灣兒童感染症學界聯盟TPIDA在2011年到2012所做的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總體而言肺炎黴漿菌是兒童社區型肺炎第2常見的致病原(約占22%),僅次於肺炎鏈球菌(約占30%),5歲之後的學齡兒童族群為最好發族群。10年前流行病學如此,10年後也沒有什麼改變。大多數感染症狀輕微、常會自行痊癒,因此被叫做「會走路的肺炎」(得了肺炎還是可以有體力走來走去),僅少數會演變成較嚴重病症。
羅一鈞補充提到,黴漿菌雖可能每3至7年流行趨勢明顯上升,今年國內尚未發現有明顯上升趨勢,國內整體呼吸道疫情已7週下降,黴漿菌占比亦偏低,僅能說是低度流行。
肺炎黴漿菌致病原為何?臨床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疾管署解答
根據疾管署網站指出,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致病原為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它是目前發現最小且可自行複製的病原體,和一般細菌不同的是,它沒有細胞壁,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無效。
事實上,各年齡層均有肺炎黴漿菌感染之風險,但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家戶內的傳播最常見,於學校、大學宿舍、軍隊、護理之家及醫院等場所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風險較高。同時,原先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復期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其發生嚴重感染之風險較高。此外,肺炎黴漿菌1年4季皆可能感染,但夏天及初秋較常見。依據美國資料顯示,約3至7年會有1波大流行。
肺炎黴漿菌可經由人傳人傳播,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潛伏期約1至4週。
在臨床症狀方面一般而言,肺炎黴漿菌造成的症狀輕微,可持續1至4週,且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估計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的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但可能會有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
至於該如何預防?由於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因此,如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口罩。若出現咳嗽或打噴嚏的情況,應用紙巾蓋住口鼻並立即丟棄,如果無紙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同時要落實勤洗手的衛生習慣,用肥皂至少搓揉20秒,沒有水時,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
更多NOW健康報導
▸淚流不止是愛哭鬼? 眼科醫師曝乾眼症也會讓你流眼淚
▸南投民眾烹煮食用河豚1人中毒死亡 河豚毒素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