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患者冬季能進補? 中醫師告誡:這些地雷食材別踩

2024-01-02 10:00
濕疹患者冬季能進補? 中醫師告誡:這些地雷食材別踩

濕疹不只好發在悶熱潮濕的夏天,其實冬季天氣寒冷,毛細孔收縮、代謝變差,也容易誘發濕疹。尤其北部天氣忽冷忽熱,加上濕雨型態,皮膚狀況變得不穩定,如果本身就有濕疹體質,便會覺得乾癢,反覆抓癢產生傷口,甚至可能抓到大面積流湯流水的嚴重地步。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濕疹不只好發在悶熱潮濕的夏天,其實冬季天氣寒冷,毛細孔收縮、代謝變差,也容易誘發濕疹。尤其北部天氣忽冷忽熱,加上濕雨型態,皮膚狀況變得不穩定,如果本身就有濕疹體質,便會覺得乾癢,反覆抓癢產生傷口,甚至可能抓到大面積流湯流水的嚴重地步。

濕疹容易好發在這些部位 若發炎遲不就醫恐致蜂窩性組織炎

中醫認為濕性體質是冬天濕疹好發因素,通常這類族群脾胃代謝功能較差,肝腎氣較弱,身體代謝不正常,加上寒冬冷風吹襲,皮膚更不容易排泄體內垃圾。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指出,濕性體質者體質較寒,冬天容易手腳冰冷,若是夏天生冷食物吃多,體內聚積的濕氣重,代謝無法經由正常大小便排出,皮膚就成為體內廢物的發洩口。

臨床上常見年長者皮膚乾癢,嚴重抓得紅腫出血,但較不會有像濕疹般的出水狀況。濕疹容易發在手肘、肘彎處、膝踝、鼠蹊部、腰部、腹部和頸部;至於臉部多在臉頰、眉毛、眼周處;頭部則容易在耳蝸和耳背部位,患部最明顯的特徵是滴水流湯。

鄭愛蓮醫師表示,濕疹初期手腳、身體會有一些小紅疹、小水泡,用肉眼看是小紅疹,若用放大鏡看其實是亮晶晶的小水泡,如果日輕夜重、睡覺時不自覺一直抓,就會開始有點濕濕出水狀,隨著病程進展水泡會變大、加上很癢,常容易抓破,皮膚就發炎了,如果拖太久不就醫,很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治療上更棘手。

鄭愛蓮醫師坦言,大部分的皮膚病人,很少初發時就先尋求中醫,多是看西醫服藥或擦藥一段時間,但始終反覆發作,甚至愈發愈多、患部範圍變大,最終才決定尋求中醫盼用調理方式改善。

6旬婦人濕疹嚴重且反覆發作 醫:這2大因素也影響病情

鄭愛蓮醫師解釋,除了本身有濕疹體質,冬天濕疹發作機率提高,緊張和情緒壓力往往也是影響關鍵。1名6旬婦人,5、6年前曾治療濕疹後復原,前陣子因為濕疹愈發愈多,包括手腳、鼠蹊部、腹部、背部等部位,症狀開始持續約4週,再度來求診。問診後,患者才透露近期因照顧生病家人所以都睡不好,身體的免疫力和排毒能力下降,突然爆發濕疹。所幸遵從醫矚,配合治療下,治療約1週已好了大半。

中醫治療會依照個人狀況找出可能病因對症處理,該患者主要來自於勞累、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不足,所以用藥著重在調理肝腎,補元氣和調節肝氣代謝,並搭配止癢、利濕藥物,來改善脾胃系統。

鄭愛蓮醫師說明,調節脾胃功能常用茯苓、白朮,加上患者耗費體力日夜陪病,導致氣虛、代謝就推不動,因此添加黃耆、人參補肺氣,促進代謝順暢。約1個月皮膚就能恢復正常,後續再服用中藥調理1、2個月,讓身體代謝機能完全穩定。

患者冬天進補須避免地雷食材 適當皮膚保濕可減少搔癢

常見好發濕疹的患者詢問冬天是否能進補?鄭愛蓮醫師提醒,當歸、黃耆、紅棗和枸杞或少許人參燉排骨或雞湯皆可,但切忌加酒,羊、牛和海鮮別碰。此外,生冷飲食、水果少食,以免體內濕氣更難代謝,堅果類如花生不要吃、腰果等少量吃。

另外,冬天洗澡水溫要適當不宜過熱,另外塗肥皂後儘快沖水擦乾,同時應注意隨時保持皮膚潤澤,尤其冬天單純塗抹乳液不夠,不妨選擇凡士林、綿羊霜等含油產品,更能提供皮膚鎖水保濕的效果,以減少敏感搔癢等不適的情況發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凹痘疤又以冰鑿型最棘手 雷射搭1療程撫平疤痕修復快
▸48歲男每天吃維生素D突中毒昏倒! 醫師揭露其中原因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