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衛星還是飛彈? 大選日逼近,別讓焦慮情緒上身

2024-01-12 14:00
中國發射衛星還是飛彈? 大選日逼近,別讓焦慮情緒上身

1月9日下午3點多,國家級警報大響,中國於下午3時04分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請民眾注意安全。若發現不明物體,通報警消人員處理。民眾紛紛討論,有些人還緊張了起來,狂問該往哪裡躲;加上最近因為接近大選投票日,焦慮、憂慮的情緒增加,可別因此讓疾病發作。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月9日下午3點多,國家級警報大響,中國於下午3時04分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請民眾注意安全。若發現不明物體,通報警消人員處理。民眾紛紛討論,有些人還緊張了起來,狂問該往哪裡躲;加上最近因為接近大選投票日,焦慮、憂慮的情緒增加,可別因此讓疾病發作。

根據心理師臨床觀察發現,國人精神疾病以焦慮症及憂鬱症為大宗,最常來到身心科門診就診求助的病患,一類是因情緒問題,另一類是則是失智造成的記憶問題。

151萬名國人,患有焦慮症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黃昱翔指出,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顯示,國人因焦慮症就醫人數從2016年的133萬人,到了2021年,已經上升到151萬人,盛行率大約5~6%左右,與歐美國家相比,美國約5%,歐洲也是介於4~5%,各國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黃昱翔推測,焦慮症患者一年比一年多的原因,與生活壓力有關,加上最近2~3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導致社交減少、沒辦法隨心所欲活動,無法適時的抒發及排解情緒,而且多數人也會擔心被感染,可能都是造成焦慮情緒變多,就診人數上升的原因。

焦慮是保護機制,時刻不能放鬆不正常

黃昱翔表示,焦慮其實是身體的保護機制,從遠古時代來看,原始人類要面對很多環境的威脅,像是野狼、老虎、獅子等可怕動物,當面對危險時,如果能夠處在比較警戒的狀態,提醒自己可能會發生無法預期的意外,進而做出適當的應對準備,就能降低意外的發生機率,才能夠存活下來,因此焦慮基因就被保留下來。

黃昱翔說,雖然現代人的周遭,不會再有可怕動物了,但現代人生活中,卻存在非常多的壓力,如工作、家庭、親密關係、親子教養,而這些壓力或許就像隱形的獅子一樣,可能會讓人一直處在情緒緊繃的狀態,如果緊張、害怕變成一種習慣,就會很難放鬆下來。

「當人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焦慮的很正常,可是當危險解除的時候,人的情緒應該要回到比較平和、穩定的狀態。」黃昱翔強調,如果身體經過長時間的焦慮影響,沒辦法回到放鬆狀態的話,就會進入所謂的焦慮症。

黃昱翔舉例,一般人都會有焦慮情緒,像是上班、工作時,比較容易感到有壓力,不過,許多人下班後,或放假時看場電影、外出旅遊,心情就會感覺放鬆了,原因是人體有調解及壓抑焦慮的機制,可以讓身心回到放鬆的狀態;但有些人下班後,如果仍在擔心工作,或是還有家庭壓力等,就很有可能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比較容易造成焦慮症的發生。

藥物合併心理治療,降低復發率

焦慮症一定要治療嗎?黃昱翔提醒,如果焦慮症的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工作,像是注意力窄化,工作容易失誤、無法按時完成交辦事項,或是影響到生活大小事,如忘記接小孩、與朋友失約等,建議及早就醫。

一般來說,焦慮症的治療分為藥物及心理治療,通常建議兩者合併進行,治療焦慮症的效果較佳。根據臨床觀察,合併藥物及心理治療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焦慮症的復發風險。

藥物治療,快速緩解症狀

黃昱翔說明,藥物治療主要以控制生理症狀為主,能夠快速且有效緩解焦慮的症狀,目前抗焦慮藥物種類多元,但不同藥物可能產生不同的副作用,建議與醫師好好討論,找到最適合的治療藥物及使用劑量,在緩解焦慮症狀及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夠比較舒服地去面對生活上的壓力。

心理治療,學習放鬆及自控

心理治療則包括了肌肉放鬆訓練、生理回饋治療及系統減敏感法,藉由不同的訓練技巧、認知行為治療等,讓焦慮症患者在治療環境中,學習如何控制焦慮,進而提升自控的感覺,可以讓焦慮症狀獲得改善,甚至不影響日常生活。

黃昱翔進一步說明,心理治療可以讓患者自我覺察的能力變強大,比較快認知到自己處在焦慮狀態,像是肌肉放鬆訓練,可以讓患者感受焦慮時,肌肉緊繃與放鬆的不同,如果日常生活中感到肌肉緊繃,就能夠有意識地放鬆,也減輕焦慮症狀。

生理回饋治療則是利用監測生理訊號的數據,像是心跳、呼吸、血壓、肌肉電位、皮膚導電度、末稍血液流量等,讓患者直接藉由生理數據回饋,了解自己平靜與焦慮狀態的不同,試著讓患者找到自控的線索,學習減輕焦慮症狀。

針對特定畏懼症的患者,像是對於蜘蛛很害怕的病患,會藉由系統減敏感法,首先教導腹式呼吸等放鬆方式,讓患者處於比較放鬆的情況之下,再給患者觀看蜘蛛某部位照片或圖片,在放鬆狀態且刺激量減少的情形下,讓患者了解蜘蛛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也讓患者有能力在焦慮、緊張的狀態,讓自己放鬆下來,慢慢削弱刺激過度敏感的情況,久而久之,讓患者減少對蜘蛛的恐懼感。

黃昱翔表示,心理治療通常會進行8~12周,前幾周先確實學習放鬆技巧,才能夠實際運用在生活中,接下來進行認知上的介入,探討焦慮可能發生的原因,透過深度調整過度焦慮的狀態,可以讓心理治療的效果持續地更久,焦慮症也不容易復發。

正確治療,恐慌症不再復發

黃昱翔分享,一名25歲女性,父親在車禍中不幸過世,只剩她與母親相依為命,她也成為家中唯一的支柱,雖然她與父親的關係良好,但失去了親人的打擊使她極度難過,但由於她是獨生女,只好試圖在家中保持堅強,努力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避免讓母親擔心。

然而,這名女性在一次與母親外出時,突然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胸悶,並感到失去控制,隨即前往急診就醫,檢查顯示並無明顯問題,只給予了鎮定藥物及點滴;但之後她又再次經歷了一次恐慌發作,才意識來到身心科就診,並開始接受藥物治療。

隨著藥物治療的進行,這名患者焦慮症狀逐漸減輕,但她仍然擔心症狀會再次出現,因此開始接受心理治療。黃昱翔表示,治療初期著重肌肉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除了在診間練習,也鼓勵患者在家持續進行練習,確保能夠完全掌握放鬆技巧。

治療進入中期,藉由討論病患的內心想法,才發現她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努力在生活中展現自己是個有用的人,避免表現出對工作挫折及母親情緒的無助感,因此提醒患者接受他人的建議及支持,在需要時示弱其實是一種勇敢的行為,鼓勵患者好好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後期治療的部分,透過引導患者思考如何肯定自己,並尊重自己的需求。黃昱翔舉例,像是討論示弱是否真的代表軟弱,以及在社會中互相幫助的重要性,透過討論讓患者開始接受自己脆弱的一面,並認識到接受幫助並不是一件壞事。最後,患者恐慌症的症狀獲得改善,藥物能夠逐漸減量,在成功停藥後,她也沒有再來回診了。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身心障礙福利政策無進展! 選票能託付誰?看這6指標

猜猜誰當選? 研究:選舉壓力恐造成「這些健康影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5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