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素常使「思覺失調症」延誤就醫、中斷治療! 專家推1方法助穩定控制
- 小
- 中
- 大
A同學就讀中部升學率優異的高中,但高三時升學壓力大,思覺失調症病發,被迫停止學業住院治療,住院期間規律服藥症狀漸漸穩定,但出院後又經常忘記吃藥而復發,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的他不得不再次休學入院。由於反覆發作,病友與家屬在跟醫師討論後,將口服藥改為長效針劑,不怕忘記,用藥更規律,症狀也更穩定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A同學就讀中部升學率優異的高中,但高三時升學壓力大,思覺失調症病發,被迫停止學業住院治療,住院期間規律服藥症狀漸漸穩定,但出院後又經常忘記吃藥而復發,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的他不得不再次休學入院。由於反覆發作,病友與家屬在跟醫師討論後,將口服藥改為長效針劑,不怕忘記,用藥更規律,症狀也更穩定控制。
後來A同學不只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更考上了研究所,現在還能穩定工作,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展現自我才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朱柏全表示,許多思覺失調症病友都有類似的情況,但在長效針劑治療下,穩定控制疾病,不僅能回歸社會,也能考慮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呼籲病友不要怕,應盡早發現與諮詢醫師,盡早治療。
思覺失調症影響大腦功能 把握黃金治療期持續治療
5月24日是世界思覺失調日,朱柏全主任表示,思覺失調症平均發病年齡約在20歲左右,發病後會產生妄想、幻聽幻覺、思考跳躍、缺乏動力等症狀,影響就學及工作,對於大腦本身的功能也會有影響,從臨床經驗、國內外研究都可發現,它對大腦的認知功能會造成一定的衝擊、障礙。
朱柏全主任指出,思覺失調症無法完全痊癒,但若持續治療、穩定控制,能讓整體症狀消失、功能恢復,使病人回歸社會並穩定生活,最晚在診斷後5年內的「黃金治療期」應及早治療,幫助讓大腦的傷害降到最低,治療效果也比較好。
2因素常影響患者就醫、治療 1方法助穩定控制病情
但是,許多因素容易影響思覺失調症病友及早就醫診斷與規律治療的意願,朱柏全主任提到,第一點就是「汙名化」,第二點則是跟「藥物」有關。
過去,思覺失調症傳統藥物副作用大,病人常會排斥治療,現在有第二代藥物,副作用減少,症狀能有更好的改善,病患治療的意願也更高。第二代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有分為口服與長效針劑,但朱柏全主任表示,許多病友使用口服藥時,常有斷藥、漏藥的情形,大腦中有效藥物濃度不足,導致症狀不穩定、復發,甚至多次出入急性病房。照顧者也會因天天提醒和勸誡病友按時服藥,引發衝突與口角。
為提升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用藥順從性,國內外醫界都將長效針劑列為主要的治療選項,台灣健保更編列專款鼓勵優先使用。朱柏全主任表示,台灣本土及國外研究都發現,使用長效針劑的思覺失調症病人,不但急性復發與住院、死亡風險降低,照顧者的花費時間與經濟開銷等負擔也明顯下降。
打針代表疾病變嚴重?治療舊思維需改變
隨著藥物進步,民眾對治療的思維也應隨之改變,朱柏全主任指出,許多民眾常會以為口服藥改為長效針劑是因為疾病嚴重,但這已經是20年前的舊思維,現在長效針劑和口服藥一樣都是第二代藥物,並不是因為疾病嚴重才要打針,而是因為它比口服藥更方便,藥物血中濃度也更穩定,可達到更穩定的治療。
相較於過去,思覺失調症病友接受治療的比例已有上升,不過「汙名化」的問題還是持續造成影響,許多人擔心被貼標籤而不敢前往就醫。對此,朱柏全主任再次強調,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生病的疾病,治療有黃金時間,應早期治療,其概念跟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一樣,希望病人能夠持續治療、穩定控制並回歸社會。
民眾若發現家中孩子或親友有思覺失調的類似症狀,千萬不要遲疑,應先進一步就醫評估。而台灣精神醫學會也透過「改變,讓我們走的更長」衛教影片(https://youtu.be/26Byi2_W7tg?si=qIbLUMJhOn2vBN5g)、診間海報、衛教小卡等進行衛教宣導,希望幫助民眾更了解思覺失調症、提升病患及照護者對用藥的認識,及早接受治療、及早重返一般生活。
【延伸閱讀】
思覺失調並非絕症!了解治療、復健 1高材生成功「康復」翻轉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8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