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發不出聲竟是「聲帶長繭」 復健調整共鳴找回嗓音

2024-11-03 10:00
幼兒園老師發不出聲竟是「聲帶長繭」 復健調整共鳴找回嗓音

35歲的蕭小姐是一位幼兒園老師,說話時間長,聲音常沙啞,嚴重時甚至發不出聲音,經過檢查確診聲帶長繭。她接受嗓音復健,並慢慢調整為「前置共鳴」的說話方式,1個月後不再「失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35歲的蕭小姐是一位幼兒園老師,說話時間長,聲音常沙啞,嚴重時甚至發不出聲音,經過檢查確診聲帶長繭。她接受嗓音復健,並慢慢調整為「前置共鳴」的說話方式,1個月後不再「失聲」。

手術移除聲帶繭 發聲方式沒改仍會復發

衛福部彰化醫院語言治療師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主要的症狀為聲音沙啞,且說話吃力,發聲困難,講話時間越久,嗓音就越疲勞。在醫療上可以手術或服類固醇改善,但在臨床上,即使手術移除聲帶繭,若說話發聲方式還沒改變,很多病人還是復發,譬如說,就有市場攤販動完手術不到1年就復發,因為他的生活就是靠著嘶吼聲聚人氣,一再疲累聲帶。

嗓音復健這樣做 減輕聲帶傷害

顏婧縈說,嗓音復健首先要放鬆肩頸肌肉,以減輕喉部壓力,還可進行吹水運動來放鬆聲帶,減輕聲帶的傷害。進一步要改善發聲方式,一般人說話常會喉嚨用力,這是一種費力的共鳴方式,如果改為前置共鳴,也就是共鳴位置在前腔的口腔,這樣就可以較不傷聲帶,發聲也較有效率。

顏婧縈指出,訓練前置共鳴的發聲方式,可以先將手放在鼻腔上,並發出ㄇ的聲音,感受鼻腔震動,接著發出ㄇ開頭的語詞,並慢慢延伸到其他沒有ㄇ音的語詞、句子,當習慣後,就能讓前置共鳴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發聲方式。

日常避免這些習慣 降低對喉嚨刺激

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常發生在特定職業的人,諸如老師、攤販、業務員、導遊等,除了復健及調整為前置共振的說話方式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減少對聲帶的傷害,包括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聲帶;適時補充水分,保護聲帶外層黏膜;不要大聲吼叫,才能降地頸部肌肉及喉部劇烈牽動;透過運動等方式提升肺活量,因為氣流不足,說話就容易壓喉嚨傷聲帶。

【延伸閱讀】

聲音沙啞可能是聲帶老化!過度使用老化易提早 4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

講話「氣音」恐非溫柔 當心是你的聲帶出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3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