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 小
- 中
- 大
打鼾,是人之常情,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有的人特別嚴重,有的人可能只是出現一兩次,特別是在感冒或過敏時鼻腔阻塞,或是當睡覺時舌頭、上顎和喉嚨等部位肌肉放鬆,不知不覺空氣從這些軟組織裡通過,導致震動發出鼾聲。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系講師、睡眠專家Rebbeca Robbins表示,打鼾是正常現象,但也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跡象,這是一種嚴重的睡眠障礙,一次停止呼吸10秒或更長時間,當響亮的鼾聲被呼吸暫停而打斷時,這就需要擔心了。
打鼾,是人之常情,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有的人特別嚴重,有的人可能只是出現一兩次,特別是在感冒或過敏時鼻腔阻塞,或是當睡覺時舌頭、上顎和喉嚨等部位肌肉放鬆,不知不覺空氣從這些軟組織裡通過,導致震動發出鼾聲。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系講師、睡眠專家Rebbeca Robbins表示,打鼾是正常現象,但也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跡象,這是一種嚴重的睡眠障礙,一次停止呼吸10秒或更長時間,當響亮的鼾聲被呼吸暫停而打斷時,這就需要擔心了。
睡眠呼吸問題不治療 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據估計,全世界至少9.36億人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更多未被確診。現代醫學將睡眠期間的呼吸問題分成三大類,一是「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二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三是「肥胖通氣不足綜合症」。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由於鼻咽、口咽到咽喉部,在睡著後因肌肉放鬆,上呼吸道變得狹窄而導致。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說法,如果不及時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高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甚至是憂鬱症的風險。要如何知道自己的「打鼾」狀況,正對健康有害?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醫學副教授、睡眠專家Raj Dasgupta博士,建議以「STOP BANG」幫助民眾檢視:
S代表打鼾(snoring)
打鼾是一個關鍵指標,但是打鼾要到什麼程度,才需要警覺呢?Raj Dasgupta表示,當打鼾聲明顯到會影響談話聊天,或隔著門就能被聽到。臨床上患者的床伴,通常會形容患者打鼾聲,像是「垂死的熊」或「侏羅紀公園的場景」。
T代表疲憊(tired)
白天很疲憊,是睡眠不佳的主要指標,而結合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明顯症狀之一。Rebbeca Robbins表示,「白天嗜睡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強烈預測因素之一。只要有時間就會睡著,例如吃完午餐後坐下來休息,或在電影院裡看電影到睡著,這些都是標誌性的症狀。
O代表觀察(observed)
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晚上會打鼾,他們更不知道會在夜間停止呼吸,除非阻塞已經嚴重到他們醒來時會喘氣和感到窒息。Raj Dasgupta表示,呼吸暫停代表沒有空氣流動,也就是沒有空氣進來也沒有空氣出去。而身旁的床伴,正是觀察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只要伴侶出現停止呼吸、打鼾、咳嗽,或是喘氣,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P代表壓力——高血壓(high blood pressure)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導致高血壓。每當一個人停止呼吸幾秒鐘時,身體的交感神經就會開始活動並升高血壓。此外,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也會使血壓升高。雖然高血壓本身並不是睡眠障礙的徵兆,但當與其他徵兆結合時,就可能是一個警示。不過,現今的治療,不僅有助於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而且還能降低血壓。
B代表BMI
肥胖或極度肥胖的人,也就是BMI為35或以上,經常被發現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口腔、舌頭和頸部的額外重量使這些軟組織塌陷,使其更難呼吸。Rebbeca Robbins表示,減肥是解決睡眠呼吸暫停很重要的關鍵之一。
A是年齡(age)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張力會減弱,包括咽喉部。超過 50 歲是另一個潛在警訊,原本就會打鼾的人,可能會惡化成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不過研究發現,老年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往往是輕度到中度的,通常嚴重病例大多發生在年輕人。
N代表脖子(neck)
「頸圍較大」的人也是潛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鍵指標。根據經驗,男性的領子尺寸大於17英寸(43公分),女性的領子尺寸大於16英寸(40.6公分)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更高。”
G代表性別(gender)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大多數為男性,原因可能是與女性相比,男性的舌頭往往較肥厚,且上半身攜帶的脂肪更多,尤其是頸部。有些中年男性甚至有鮪魚肚,腹部充滿脂肪,通常也會使呼吸更加困難。不過,Raj Dasgupta也表示,也有發現女性到了更年期,有更高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
文章來源:
8 signs your snoring may be dangerou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