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心理鬱卒卻不說 四面向提升求助意願
- 小
- 中
- 大
許多研究顯示,男性較女性更不願意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協助,此外,根據一篇2020年11月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期刊》的研究顯示,男性決定是否求助取決於:1.對憂鬱症的態度;2.社會對憂鬱症的看法;3.家庭環境:角色期待與社會支持;4.心理健康服務交流經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研究顯示,男性較女性更不願意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協助,此外,根據一篇2020年11月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期刊》的研究顯示,男性決定是否求助取決於:1.對憂鬱症的態度;2.社會對憂鬱症的看法;3.家庭環境:角色期待與社會支持;4.心理健康服務交流經驗。
男性有心理困擾 多半選擇隱瞞
該研究發現,男性角色規範會影響男性對憂鬱症的態度以及尋求協助的決定。這些角色規範讓他們輕忽自己的症狀、想要自己解決問題或以工作為先而不願或延遲就醫;再則,憂鬱症社會觀認知的汙名化阻礙其求助的動機,像是憂鬱症狀是因為沒有能力處理痛苦所造成的,還有家人對憂鬱症的不了解與基層醫療醫師對憂鬱症患者的態度也會影響尋求幫助。
自我淡化情緒 極少向外求助
男性大多會採用「簡單」或「淡化」的形式描述自身的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社會對男性角色規範讓他們覺得自己要展現堅強的一面、應該忽略感受、不該哭泣,是解決問題的人。男性本身對憂鬱症認知的汙名化,若罹患了自己會像是「魯蛇」、怕被視為「懶惰」或「無能」而不敢承認生病。
此外,家人對憂鬱症的不理解與不諒解,像是羨慕他人,覺得自己的爸爸很遜,以及與基層醫師的求助經驗等,是造成他們是否尋求協助與持續接受治療的關鍵。
男性患憂鬱症 需家人多關懷
葉雅馨主任提醒,罹患憂鬱症並不是能力問題,當家中男性有憂鬱症狀卻不願說,親友應有所察覺並給予同理,陪伴其尋求專業協助,此時基層醫療醫師第一時間給予患者肯定和支持,教導他們對疾病的認識和因應方式相當重要。
葉雅馨主任建議,男性應將憂鬱症視為一種重要的生活經驗和警示,也試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多從事有益於自己的事;男性憂鬱患者可多試著和類似疾病的病友交流,特別是參加男性病友團體,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從中獲得同理、支持,都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6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