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輕生率增加因「高樓太多」? 醫:「物理限制」難以抹消自殺可能
- 小
- 中
- 大
前日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於聯合國兒權公約審查會議指稱國內少年自殺率提高的可能原因,竟與近10年「高樓增加」有關,此話一出引起輿論譁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指出,與其在意樓高、圍欄架設等「物理因素」,篩查青少年的「自殺衝動」,可能才是兒少心理議題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潮健康/編輯部
前日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於聯合國兒權公約審查會議指稱國內少年自殺率提高的可能原因,竟與近10年「高樓增加」有關,此話一出引起輿論譁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指出,與其在意樓高、圍欄架設等「物理因素」,篩查青少年的「自殺衝動」,可能才是兒少心理議題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全球兒少自殺率不斷攀升 他僅5歲竟叫母親「最好去死」
姜冠宇醫師列舉美國的兒少自殺相關報告,指出於5-11歲兒童間,自殺是第8大死因,且過去十年比率正逐步增加。有31.4%的兒童自殺死者有心理健康問題;27.1%發生過心理創傷,包括虐待、忽視、家庭暴力,以及家人或朋友的死亡。而在15-24歲的青少年中,自殺更躍升為第2大死因,自2009-2019年自殺人數顯著增加,曾認真考慮過自殺而未遂者從13.8%增至18.8%、已實踐自殺而未遂者自6.3%上升至8.9%。
5-11歲人群中,有40.6%經歷多次創傷事件、35.6%發現了學校和同儕相關問題、17.8%發現了疑似或確認的霸凌事件,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案例,與校園同儕相處有關,並可能交互發生在同一案例上。其中甚至有案例「從5歲起就有自殺念頭」,甚至在死前1週告訴其母親「她最好去死」(better off dead)。
研究更發現兒童死者通常曾有向同齡人傳達自殺陳述,和有死亡的願望。兒童的自殺場所,大多發生在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臥室中,拿取槍枝並不是首要,而是上吊、使自己窒息才是最為常見。
兒少輕生存在性別差異? 「1情緒」恐與自殺行為顯著相關
姜冠宇醫師表明,上述報告顯示青少年的自殺意願正不斷成長,需要調查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才能減少孩子的危險。另外也要注重「性別差異」,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針對2021年12-25歲疑似自殺行為的急診就診研究發現,疑似自殺未遂的每週平均就診次數有所增加,尤其是女性。與 2019年相比,女孩增加了50.6%、男孩則增加3.7%,差異甚大。
姜冠宇醫師強調,包括詢問孩子是否存在自殺意念、計劃、意圖和實際嘗試,都是防範自殺行為的必要手段。尤其在青少年中,孤獨感與憂鬱症顯著有關,缺乏社交聯繫更是自殺意念的預測指標。尤其近年因疫情之故,學校時常停課,更讓孩子的孤獨感增加。近期權威期刊《JAMA》即稱,「網路霸凌」是使青少年兒童憂鬱自殺的「獨立因子」,並不需要連結現實生活就有致命風險。
別再罵孩子是「爛草莓」! 醫:篩查「自殺衝動」是防治基石
此前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雖建議對12-18歲的青少年進行憂鬱病史調查,然而憂鬱症病史及疾病嚴重程度,和自殺衝動發生並非「線性關係」。姜冠宇醫師解釋,該結果並不代表調查無效,而是即使是輕中度憂鬱的青少年,也可能出現自殺意念,錯過這些症狀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青少年憂鬱也與成年後的負面學業、就業和健康結果密切相關。也可能造成未來社會勞動力退化的損失。「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罵孩子爛草莓,未來就是社會的共業!」
姜冠宇醫師表示,欲識別有自殺行為的青少年,需要專業人員更多的努力。最新證據表明,心理治療干預可改善自殺意念,但統計顯示效果並不顯著。今年10月哈佛精神病學評論刊載論文則顯示,社群聯繫的增加會相應地減少青少年的自殺意念。意指可透過社團、體育課等活動,適度減輕憂鬱症狀,並可與其他生活方式採取同步性干預措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加成幫助。
樓太高、中秋烤肉增自殺可能? 醫澄清:物理限制非自殺防治重點
自殺預防的基石是篩查「自殺衝動」,也就是探討青少年自殺衝動的形成原因究竟是什麼?該觀念亟需有關單位與民眾的釐清和重視,「那些樓不要蓋高、不要中秋節烤肉讓孩子有機會買煤炭,其實不會抹消自殺的可能。」
姜冠宇醫師指出,自殺的方法眾多,歸根究底還是得看孩子的衝動程度。即使在教室窗戶加裝鐵欄杆防護,真正經歷孤獨感的青少年,還是會思考等同學都放學後,要不要爬過鐵欄杆跳下去;即使呼籲青少年中秋節不要烤肉,也不會阻止孩子用燒炭之外的形式尋死。
「心理問題沒有緩解,高度的孤獨感讓孩子隨時處於危險當中。網路霸凌、數位威脅若無有效立法或遏止,我們身邊的朋友都可能毫無徵兆地突然命喪而亡。」姜冠宇醫師指出,衝動成因和物理防治是完全不同的觀念,官員的發言有義務要切重要害、更接地氣地回答問題,而非照本宣科唸出學術上的發現,才能喚起民眾對於議題的重視,也不辜負成為長官的重任。
資料來源:
青少年自殺議題 - 姜冠宇醫師
延伸閱讀:
一到秋冬就發作? 暴睡、暴吃、莫名想哭 恐為「季節性憂鬱症」徵兆
憂鬱是自殺重要導因! 國人20%可能有「憂鬱症狀」不自知? 教授:勿再諱疾忌醫污名精神醫療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