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腸病毒!利用藥材調理 穴位提升免疫改善病徵
- 小
- 中
- 大
每年5到9月為腸病毒好發季!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總稱,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分布於腸胃系統通道間,傳染性強,發病迅速且劇烈,中醫師周大翔表示,腸病毒患者若是出現活動力差、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持續嘔吐等4大急重症,應盡速轉至大醫院治療。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每年5到9月為腸病毒好發季!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總稱,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分布於腸胃系統通道間,傳染性強,發病迅速且劇烈,中醫師周大翔表示,腸病毒患者若是出現活動力差、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持續嘔吐等4大急重症,應盡速轉至大醫院治療。
中醫治療腸病毒 對症下藥解決病徵
中醫根據腸病毒發病特性及症狀,將此視為「溫病疫癘」,周大翔說明,腸病毒發病初期以風熱症狀為主,病位在肺。病程進入中期以濕熱為主,病位從肺熱轉入脾胃濕熱。若快速轉入急重症,則為肺胃熱勢逆傳心包,會出現神經症狀、腦炎症狀、胸腔發炎症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從中醫溫病的伏邪概念,病邪潛伏於膜原腠理間,因此腸病毒常見潛伏期是3至5天,病雖從口鼻入,但易潛伏於腸胃道壁間伺機傳染,透過糞便傳入環境中,當免疫系統機能低弱時容易發作。周大翔指出,患者初期的風熱症狀為常見咽喉腫痛、口腔黏膜潰瘍,伴隨部分發燒,這時中醫常使用銀翹散、麻杏甘石湯等解表清熱方劑,搭配清肺熱及咽部發炎用藥如板藍根、魚腥草等。
周大翔補充,有些患者熱勢更重,會有咽峽部小水泡及潰瘍症狀,這又被稱為泡疹性咽峽炎,此時中醫用藥會加更多清熱藥輔助,如黃芩、梔子等,若病勢加重再往裡走至脾胃轉而濕熱重,則會加入袪濕清熱藥物,如甘露消毒丹或龍膽瀉肝湯等,通常這時病人的手掌、腳掌、手指、腳趾等處會伴隨小疹及水泡,加上口腔、舌頭破損等手足口病徵狀,只要適度加入甘露飲等滋陰涼潤藥物,即可幫助黏膜修復。
刺激四關穴、足三里穴2位置 可調腸病毒患者身體機能
周大翔透露,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免疫力提升後,外來病毒侵入時,刺激四關穴和足三里穴,身體可以有效快速對抗反擊。
▲中醫以針灸四關穴及足三里穴的方式,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四關穴:雙側合谷穴,雙側太衝穴。四關,是氣血陰陽外內出入的要道,合谷穴為手太陽經原穴,可調肺氣下降;太衝穴為足厥陰肝經輸穴、原穴,可調肝氣上升。兩穴一升一降,相互為用,調節氣機周流不息,通達全身四肢,刺激四關穴可以透過疏通全身氣機達到開啟免疫系統調節機制,達到提升對抗外來病毒能力。
▸足三里穴: 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也是著名的長壽穴位。
提升腸病毒患者免疫力 中醫提養生茶飲配方
根據腸病毒3大病發症狀,「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中樞神經性急重症」,周大翔以提升自身免疫力為大原則,提供一組養生茶飲:
▸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鉤藤3g,茵陳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
▸作法:將上述食材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透過茶飲包藥物藥性可以處理腸病毒在中醫病機上引起的風熱、濕熱及肝陽上亢肝風動的症狀,然而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造成病勢進入體內表現可能不同,建議可以尋求專業合格中醫師諮詢,為個人體質狀態量身訂做調整藥物比例來組成適合個人的茶飲。
目前正值腸病毒好發季節,周大翔提醒,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應注意勤洗手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由於病毒傳染途徑可能是接觸的物品及環境,免疫力較佳的大人常在無症狀的情況下,悄悄帶病毒回家,這時若無良好衛生習慣及防範,可能讓家中小朋友傳染腸病毒。此外,大家平常應盡可能飲食清淡,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以提升身體免疫力,才能對抗病毒威脅。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高危險族群注意! 眼科醫師教你挑對人工水晶體
▸【全台護心大串聯】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講座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