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致鼻塞、嗅覺低下! 「生物製劑」精準醫療解患
- 小
- 中
- 大
鼻竇炎和鼻息肉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也會因為鼻分泌物倒流至口咽與下咽,有喉嚨不適與異物感、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合併中耳炎、中耳積水等耳部症狀,造成耳悶或耳鳴的情況。若由於鼻塞與不適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將導致病人易產生疲勞倦怠,並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鼻竇炎和鼻息肉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也會因為鼻分泌物倒流至口咽與下咽,有喉嚨不適與異物感、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合併中耳炎、中耳積水等耳部症狀,造成耳悶或耳鳴的情況。若由於鼻塞與不適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將導致病人易產生疲勞倦怠,並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反覆發作 可能和第二型發炎反應有關
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說明,慢性鼻竇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主要原因有鼻竇受到病原微生物、過敏原和空氣污染等的侵害,導致鼻黏膜發炎,並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影響黏膜的正常清除功能。而鼻竇息肉與發炎會相互影響,當鼻黏膜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使得纖維蛋白積聚,讓組織過度腫脹,並破壞黏膜上皮,就可能導致息肉的形成。
近年來關於反覆性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研究,目前已發現「第二型發炎反應」和此類疾病有關,而且也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主要成因之一。要確認是否是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可抽血確認嗜酸性球顆粒數(Serum eosinophil count)或免疫球蛋白E(IgE)的濃度是否高於正常值。
生物製劑治療法 抑制鼻息肉生成、改善嗅覺
李京澤表示,經診斷為慢性鼻竇炎後,會先以內科治療為主,如:類固醇鼻噴劑、鼻沖洗等,遇到較頑固的慢性鼻竇炎,則會以口服類固醇作為治療方式;當有急性細菌感染時,會以抗生素進行治;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以及鼻竇炎有侵犯到鼻竇周邊組織,如顱底、眼眶,或引發組織膿瘍,則建議手術治療。
目前鼻竇炎手術以功能性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為主流,加上鼻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可以更安全有效率地清除鼻竇炎病灶。然而,有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的病人,即使經過高品質的鼻竇手術治療,復發機率仍高於非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的病人,而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醫界發現生物製劑可以有效降低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復發的風險。
生物製劑治療需五項條件 符合三項可建議使用
關於生物製劑的病人條件,臺灣鼻科醫學會建議病人需為雙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成年人、至少經過一次完整且高品質的手術治療(或因手術禁忌症不適合手術者)、雙側內視鏡鼻息肉評分在4分以上,便可進行評估。下列5項條件中有符合3項以上的病人,則建議考慮生物製劑介入:
1.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病人血液嗜酸性球每毫升250顆以上,或組織內嗜酸性球每高倍率視野10顆以上,或血中免疫球蛋白E每毫升100單位以上。
2.先前有接受過1年2次以上的口服類固醇治療(5天以上)者。
3.鼻及鼻竇炎評估量表(SNOT-22)評分40分以上。
4.嗅覺評估為嗅覺減退或更嚴重。
5.本身有合併需常規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之氣喘,或是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加重型呼吸道疾病等共病。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2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