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服藥恐致血栓!3D定位電燒擺脫心房顫動

2022-07-10 07:00
疫情未服藥恐致血栓!3D定位電燒擺脫心房顫動

新冠疫情可能讓部分慢性病患,打亂原本規律回診節奏,特別是心律不整患者,若未能按時服藥,一旦疾病控制不佳就有可能產生血栓、導致中風;事實上,心律不整中,高盛行率的「心房顫動」,除了藥物控制外,還可能採用痊癒機率高的電燒方式擺脫疾病,搭配高階3D立體定位系統更可大幅升安全性與成功率,現已獲健保有條件給付,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疫情可能讓部分慢性病患,打亂原本規律回診節奏,特別是心律不整患者,若未能按時服藥,一旦疾病控制不佳就有可能產生血栓、導致中風;事實上,心律不整中,高盛行率的「心房顫動」,除了藥物控制外,還可能採用痊癒機率高的電燒方式擺脫疾病,搭配高階3D立體定位系統更可大幅升安全性與成功率,現已獲健保有條件給付,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

心房顫動未穩定控制 血栓恐隨著血流到重要器官

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蔡子賢醫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民眾擔心傳染風險,部分心房顫動患者確實有藥物吃完,卻未回診的狀況,可能造成病情惡化,隱藏中風、甚至猝死危機!因此建議,疫情期間還是可以請家人到門診拿藥,現在也能視訊問診,千萬不要擅自停藥。

蔡子賢醫師解釋,心房顫動病因為心房有不正常放電,讓心跳不規律加快,進而影響血液打出效率,除會產生胸悶、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外,還有很高風險導致血栓的形成,隨著血液流到身體重要部位,如腦部、腎臟等器官,患者就有可能受到嚴重傷害,中風危險比一般人高出5倍,因此積極疾病控制非常重要。

蔡子賢醫師分析,治療上可先嘗試藥物控制,大部分病患剛吃藥後反應可能不錯,但仍有約3成的人會於服藥後1年左右復發,若考量長期服藥的副作用風險,建議患者可考慮利用電燒方式達成更好、更安全的控制效果,甚至有機會不用再服藥。

疫情未服藥恐致血栓!3D定位電燒擺脫心房顫動

3D定位讓心臟變立體 可放大縮小甚至轉換角度

蔡子賢醫師說,有些患者聽到電燒就害怕,但其實現在的電燒技術已經十分進步,利用微創手術,能將心導管引導到心房內,電燒異常放電位置,不只痊癒率高,安全性也佳。現在也已經有更高階的定位利器–『3D立體定位系統』,對於複雜性電燒都可以使用,利用在胸口黏貼貼片,繪製出心臟3D圖像,可放大縮小、甚至轉換角度,如同先進的GPS導航系統,藉由3D圖像精準確定心導管位置,讓手術成功率提升至8~9成;針對一般簡單的手術(如:心室上頻脈),也可利用3D立體定位系統來達成精準且無輻射的電燒。

「相較於傳統的X光定位畫面呈現平面,無法觀察心臟立體狀況,3D立體定位除可以讓醫師用3D圖像更精準確定電燒部位外,也因為不再需要X光照射,病人自然無須再承擔5千至6千次X光的照射量,大幅降低高輻射暴露可能帶來的隱憂」蔡子賢醫師進一步分析,在3D立體定位系統的輔助下,病患通常對電燒接受度與治療滿意度也會相對提高,健保目前也已有條件給付3D定位所使用的貼片,患者可視需求與主治醫師討論。

赴韓專研 由病患角度出發 自我要求每次手術精準

為了更精進電燒技術,蔡子賢醫師在2014年曾前往韓國高麗大學,進修複雜性心臟電燒手術。蔡子賢醫師回憶,醫術非常高明的韓國教授總是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提升每一次手術與電燒的精準度,降低併發症的可能;同時必須站在病患角度思考與溝通,確實了解病患的需求,讓病人能安心地接受手術。

回國後,蔡醫師也持續抱持著同樣的理念行醫,曾碰過一名80多歲再復發的心房顫動患者,在與其他病友打聽訊息後,特別前來自己的門診求診,表達希望接受電燒治療的意願。為了讓手術能成功,不再復發,蔡醫師與患者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也做了很多功課,最後在3D立體定位系統的輔助下,成功完成一場自己與患者都很滿意的成功手術。

蔡醫師最後也提醒,台灣每100人就有4人有心房顫動,年長者更是每10人就有1人,隨著人口高齡化,病患人數也持續增加,一旦發現心跳持續有異常,伴隨喘、胸悶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才能有最及時診察與治療。

【延伸閱讀】

引領世界的心跳: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和團隊的故事

喘、胸悶、心悸恐是心房顫動 未治療容易引發中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2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我要留言留言

提示圖
本文含有敏感或兒少不宜內容
請確定您已年滿18歲